做菜放調味品常識
編輯:小猛 發布時間:2010/11/25
假如做菜時要運用多種調味料,則在放入的次第上還有考究。最理想的次序是:先放白糖,后放鹽、醋、醬油,最后放味精。煮食物開端時,先放入白糖,等到約五分熟的時分,再依次放入鹽、醬油等。
這是由于,鹽對食物有強力浸透的作用,因而若比糖先參加,糖的滋味就不易進到食物里去,而且鹽分具有固定食物組織的性質,所以,烹飪時還是先將糖參加較好。食物中加鹽,會使其脫水,組織凝固,所以假如先加鹽后加糖,就不易溶解。假如先加醋,糖就不易溶解。先加醋會有酸味,但假如先加醬油或味精,其香味微風味會盡失。
食糖除能調和口味、促進菜肴色澤的美觀外,還能夠供應人體豐厚的熱量。菜中加糖,能增加菜的風味;腌肉中加糖,能促進膠原蛋白質膨潤,使肉組織柔軟多汁。也就是說,糖能夠在炒菜前就參加。鹽可使蛋白質凝固,因而燒煮含蛋白質豐厚的原料(如魚湯),不能夠先放鹽。最好等湯煮好快起鍋時再放鹽。但假如炒蔬菜,則能夠早點放鹽,這樣蔬菜熟得快。在煮肉或土豆時,加上少量醋容易燉爛,滋味也好。味精在70℃—90℃時運用效果最好,因而一定要在菜起鍋之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