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湯圓,不少人以為元宵就是湯圓,那元宵和湯圓一樣嗎?其實元宵和湯圓盡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別不大,實際是兩種東西,元宵和湯圓還是有區別的,這個可以從做法和吃法上也可以看出來,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元宵和湯圓一樣嗎
吃湯圓也是漢族人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皩幉珗A”是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節慶時間吃湯圓,象征家庭和諧、吉祥,故至湯圓又叫“浮元子”。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古人有詩云:“寧波家家搗米做湯圓,知足常樂又一天!
元宵是一種中國人依照習俗在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和春節烹制食用的食品。曾有多種名稱,如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明永樂年間正式定名為元宵。
根據明代劉若愚的《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記載,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為果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小,即江南所稱湯圓也!彼詮拇擞浭鰜砜,中國的元宵和湯圓本質上是很類似的,以致于劉氏認為是同一種東西,但實際上兩者仍有相當差距。
元宵和湯圓的做法區別
湯圓,做法類似包餃子。南方的湯圓做法是,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然后把做餡的各種原料拌勻放在大碗里備用(不須像做元宵那樣切成小塊)。湯圓餡含水量比元宵多,這是兩者的區別之一。包湯圓的過程也像餃子,但不用搟面杖。濕糯米粉粘性極強,只好用手揪一小團濕面,擠壓成圓片形狀。用筷子(或薄竹片狀的工具)挑一團餡放在糯米片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團,做得好的湯團表面光滑發亮。
元宵,是以餡為基礎制作的。北方元宵的制作既奇特又簡單,其工藝是,先把餡做好,裁成小塊,然后放在盛有糯米粉的簸箕里搖,其間還要不斷加清水使餡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到大小適中。大致過程是先是拌餡料,和勻后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然后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里,倒上江米粉,“篩”起來了。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沾到餡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層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鍋煮時江米粉才吸收水份變糊。
另外,兩者的保質期也不同:速凍湯圓的保質期一般為半年,而元宵因為是餡料滾面制成的,面干容易脫落,保質期只有3至5天。
元宵和湯圓不同的吃法
湯圓的吃法
1、成都賴湯圓:上世紀初簡陽人賴源鑫到成都挑擔賣湯圓,因其湯圓質好、味美,人們稱做“賴湯圓”。該湯圓選用上等的糯米粉加水揉勻,包上用芝麻、白糖、化豬油配制的餡心。該湯圓的特點是香甜滑潤,肥而不膩,糯而不粘。
2、四川心肺湯圓:四川彭水縣的風味小吃,以糯米粉制皮,將豆腐干、冬菜切碎,用豬油炒后制餡,煮熟配上鹵煮的豬心、豬肺及多種調味料而成。食用時,再調以蔥花、蒜末、花椒粉、辣椒等,鮮香可口。
3、長沙姐妹湯圓:長沙一家餐館的著名風味小吃,已有60多年歷史,由于早年經營這款食品的是姜氏二姐妹,故此得名,其制法是以糯米、大米磨漿,取粉制皮,用棗泥、白糖、桂花做餡。其色澤雪白、晶瑩光亮、小巧玲瓏、香甜味美。
4、上海擂沙湯圓:上海著名小吃,已有70多年歷史。以大紅袍赤豆煮熟磨細,將帶餡湯圓煮熟,外滾豆沙而成,其特點是形美色艷,豆香宜人。
5、寧波豬油湯圓:以精白水磨糯米粉為皮,用豬油、白糖、黑芝麻粉為餡,湯圓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發亮。
6、蘇州五色湯圓:位于蘇州吳門米粉店,以糯、粳米粉鑲配,包以由鮮肉、玫瑰豬油、豆沙、芝麻、桂花豬油等五種配制的餡心。該湯圓甜咸皆備,為膾炙人口的江南風味。
7、山東芝麻棗泥湯圓:先將大紅棗煮熟去核擦泥,豬板油去膜用刀拍碎,兩者加白細砂糖搓成餡心,和水磨糯米粉做成小湯圓,芝麻炒熟和白細砂糖研成細末成炒面,將煮熟的小湯圓在炒面中滾一圈即可,吃時油潤綿軟。
元宵的吃法
1、湯煮元宵:要掌握“文火煮”的要領,并用湯勺徐徐推轉,使元宵在湯中旋轉,水沸時稍加涼水,不致粘鍋。
2、油炸元宵:熱油下鍋,元宵下鍋后輕輕翻動幾遍,直至元宵全部虛脹,即可撈出撒上糖食用。
3、拔絲元宵:先用食油抹光鍋底,再放白糖和適量水用文火化成稠糊狀,當冒大泡呈黃色后,將炸好的元宵入鍋,與糖糊攪拌拔絲,迅速出鍋,趁熱食用。
4、穿衣元宵:芝麻炒熟研末,放入稠糖糊中。把炸好的元宵放入糖糊中滾沾均勻后上盤,要逐個擺開。
5、酒醉元宵:將特制的小元宵煮熟后盛入碗中,再將煮沸后的甜酒澆入,打入雞蛋花更佳。
南方“包”湯圓,北方“滾”元宵,那元宵和湯圓一樣嗎?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此外,對于元宵和湯圓的吃法,較為健康的吃法仍為煮或蒸,且進食時,建議多喝煮元宵或湯圓的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