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隅。南抵昆侖山與西藏自治區交界,北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與阿克蘇相連,東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西部與喀什地區毗鄰,西南以喀喇昆侖山為界,同克什米爾接壤,東西長約670公里,南北寬約570公里,有邊界線210公里。
和田地貌特征南依昆侖山脈,北臨塔里木盆地,北低南高,并由西向東緩傾。和田地區南部雄偉的昆侖高山成弧形橫貫東西,峰巒重疊,山勢險峻。北坡為淺丘低山區,峽谷遍布,南坡則山勢轉緩。山脈高峰一般海拔 為6000米左右,達7000米以上。由于氣候干燥,山脈荒漠高度一般達3300米,個別地段可達5000米,南北坡雪線分別在6000米和5500米以上。在昆侖與喀喇昆侖的地理分界處斷列形成林齊塘洼地,發育著現代鹽湖與鹽堿沼澤,形成高山湖泊。
自山麓向北,戈壁橫布,各河流沖積扇上分布著平原綠洲,扇緣連接塔克拉瑪干沙漠直至塔里木盆地中心。麻札塔格古余山余脈殘留于北部沙漠區西北,海拔430米。山區、山地、北部平坦區界限分明,從地貌上粗略劃分,一半為盆地,一半為山區山地。人類活動區域大部分在海拔1500米以下。
和田地區國土面積24.78萬平方公里,占新疆總面積的15%,占面積的2.6%。和田市距離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1983公里,走沙漠公路1500公里。綠洲面積973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262.05萬畝,占綠洲面積的17.95%,人均耕地1.62畝。和田是以維吾爾族為主體的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在歷史上,和田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國的于闐國所在地,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以其發達的農牧業和絲綢聞名于世,成為絲綢之路南道上的重鎮。幾千年的發展與演變,積淀了和田綠洲獨特的民族風情和人文景觀。由于路途遙遠、沙漠阻隔,使這里至今籠罩著西北古大陸的神秘,繁多的名勝古跡和獨特的地理位置,星羅棋布的旅游景點使和田又成為舉世神往的地方。
和田地區轄7縣1市,和田市、和田縣、皮山縣、于田縣、墨玉縣、洛浦縣、策勒縣、民豐縣。境內駐有兵團十四師。共有75個鄉,11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404個行政村,總人口168.7萬,其中非農業人口23.67萬人,占總人口的14.08%;維吾爾族占96.85%,漢族占2.94%,其他民族占0.21%。全區共有維吾爾、漢、回、塔吉克、柯爾克孜、錫伯、塔吉克等24個民族。
和田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具有發展大農業的氣候資源。
建國5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20多年,和田國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農業發展,經濟總量逐年遞增。2000年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為27.13億元,全地區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各族人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
隨著改革開放與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交通、通訊、民航等基礎設施建設得以加強,縣鄉村公路交通運輸網絡已經形成,現有大型民航機場一座,可起降各種型號的大型飛機;郵電通訊實現了程控化、光纖化、微波化、衛星數字通訊等立體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