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植物油
植物油是從植物種子、果肉及其它部分提取所得的脂肪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植物油的種類
花生油:油色淡黃,細聞有花生味,油沫微呈白色。
菜籽油:稍帶綠色,口嘗香中帶點辣味,油沫發黃。
大豆油:油色深黃,豆腥味較大,口嘗有澀味,油沫發白。
棉籽油:油色暗黃,口嘗沒有味,油沫發黃。
香油:棕紅色,聞、嘗都有濃濃的香味,適合做調料。
葵花籽油:色澤清亮透明,芳香可口,炒菜不膩。
氫化起酥油從英文“短(shorten)”一詞轉化而來,其意思是用這種油脂加工餅干等,可使制品十分酥脆,因而把具有這種性質的油脂叫做“起酥油”。它是指經精煉的動植物油脂、氫化油或上述油脂的混合物,經急冷、捏合而成的固態油脂,或不經急冷、捏合的動態油脂。起酥油具有可塑性和乳化性等加工性能,一般不宜直接食用,而是用于加工糕點、面包或煎炸食品。起酥油的性狀不同,生產工藝也各異。
棕櫚油:在世界上被廣泛用于烹飪和食品制。它被當作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來使用。象其它食用油一樣,棕櫚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促進人體健康。棕櫚油是脂肪里的一種重要成分,屬性溫和,是制造食品的好材料。從棕藍油的組合成分看來,它的高固體性質甘油含量讓食品避免氫化而保持平穩,并有效的抗拒氧化,在炎熱的氣候成為糕點和面包廠產品的良好佐料。由于棕櫚油具有的幾種特性,它深受食品制造業所喜愛。
油菜籽油:就是我們俗稱的菜油,又叫香菜油,是以十字花科植物蕓苔(即油菜)的種子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狀的液體。菜籽油色澤金黃或棕黃,有一定的刺激氣味,民間叫作“青氣味”。這種氣體是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甙所致,但特優品種的油菜籽則不含這種物質。
玉米油:玉米油富含維生素E,熱穩定性好。
橄欖油: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E,可被皮膚吸收,滋潤營養膚質,使皮膚光澤細膩而富有彈性,促進血液循環和肌膚新陳代謝,有助于,減少皺紋,延緩衰老。
食用植物油衛生管理辦法
(1990年11月20日衛生部令第5號發布施行)
第一條 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加強對食用植物油(以下簡稱食油)的衛生監督管理,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管理范圍系指花生油、大豆油、棉籽油、菜籽油及芝麻油、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茶油、米糠油、胡麻油等植物油。
第三條 生產加工食用植物油必須遵守GB8955《食用植物油廠衛生規范》。
第四條 各生產加工單位必須對成品進行檢驗,符合GB2716《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后方可出廠銷售。
第五條 采購食用植物油必須索取衛生合格證或化驗單,不符合《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的不得銷售。
第六條 生產、貯存及銷售食油應有專用油桶(池、槽),并要保持清潔,定期清洗。為防止與非食用油相混,食用油桶應有明顯標記,分區存放。貯存、運輸、裝卸時要避免日曬、雨淋及有毒、有害物質污染。
第七條 生產食油的原料中發現有毒雜草籽及異物必須,生產中使用的水必須符合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生產過程應嚴格防止潤滑油的污染。生產食油的溶劑應符合衛生標準。運輸、貯存、轉罐時,應有專用車(或特別洗槽車)、專用罐及專用管道擬防污染。
第八條 用浸出法生產食油的單位必須制訂和嚴格執行生產操作規程,浸出油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應符合現行的《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有關規定,嚴防溶劑跑、冒、滴、漏。
第九條 生產棉籽油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使游離棉酚含量符合GB2716《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
第十條 未經精煉的毛油,不得供食用。
第十一條 食品衛生監督機構對生產經營者應加強經常性衛生監督,根據需要無償抽取樣品進行檢驗,并給予正式收據。
第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的有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第十三條 本辦法由衛生部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