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粽子,大家應(yīng)該再熟悉不過了,粽子是我國傳統(tǒng)美食之一,也是我國人民在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必吃的食物。粽子的種類多種多樣,有蜜粽子,也有肉粽子,還有蛋黃粽子等等,那么問題來了,包粽子竅門有哪些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原料
包粽子,糯米是主角,長糯米或是圓糯米都可以的。其他原料隨各人喜好,加的分量多點少點無所謂,什么都不加的話,白糯米粽也很好吃的。糯米需要提前浸泡,我一般都是泡3、4個小時。其他如果要是用到豆類或者花生等的話,需要浸泡的時間更長,所以我一般都是頭天晚上泡上,第二天再用。如果是做咸味的肉類粽子,肉類也要提前腌漬入味,時間和豆類的一樣,長點比較好。
2.粽葉
包粽子我習(xí)慣用的是新鮮的葦葉,覺得包好的粽子煮出來味道更清香,盡量選擇葉片比較寬大的比較好,粽葉有正反面,正面比較光滑,反面中間有一條縱向的稍硬的莖,包粽子時要正面向內(nèi)。也有用曬干的葉子的,用之前需要泡軟后再使用。新鮮的葦葉買回來以后先要清洗干凈,去除表面的臟污和膩蟲,再放到開水鍋里燙2分鐘,這樣可以增加葦葉的韌性,包的時候不容易斷裂,燙好的葦葉要放到冷水里,這樣可以保持顏色的翠綠。
3.繩子
包粽子要用棉繩,不要用那種塑料的包裝繩,有毒,經(jīng)過高溫水煮后對身體有害。煮粽子的水量要寬,如果中途發(fā)現(xiàn)水消耗的比較多,可以向鍋中添加開水繼續(xù)煮,一般上汽后再煮一個半小時就可以了,煮好的粽子不用撈出,關(guān)火后浸泡在水中燜一段時間可以使粽子吃口更軟糯。
4.形狀
長的三角粽和短的錐型粽,包法其實差不多,三角粽只是粽葉卷成漏斗的時候多轉(zhuǎn)一圈,身型因此比較細(xì)長,其實包粽子外觀不是重要,不管什么形狀,要緊的是一定要包裹緊,不能讓原料漏出來。
5.保存
煮好的粽子如果吃不完,可以在冷卻后放到袋中放冰箱冷凍室,吃的時候拿出直接蒸或是煮熟就可以了,味道是一樣的。
相信大家在看了小編的介紹之后,對于包粽子竅門有哪些這個問題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也對粽子這種食物的了解更深了一步,其實吃粽子不是端午節(jié)的特權(quán),包粽子也不是手藝人的絕學(xué),如果你還不會包粽子的話,就趕快跟著小編學(xué)起來吧!來源:九州醉餐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