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是什么?生活中,很多人對肉桂不是很了解,都說肉桂和桂皮是同種食物,真的是這樣嗎?肉桂是桂皮嗎?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肉桂是什么?
肉桂,又名玉桂、牡桂、玉樹、大桂、辣桂、平安樹、中國桂皮,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樹皮。樹皮芳香,可作香料,味與產自斯里蘭卡肉桂的桂皮相似,但較辣,不及桂皮鮮美,且較桂皮厚。在北美則肉桂粉不問來自中國肉桂抑斯里蘭卡肉桂,均不加區別地一起出售。
肉桂皮從莖和枝條剝取,擱置干燥后,卷曲成卷。有的品種則為刮取。刮取者薄而為亮紅褐色,未刮過的樹皮厚而為灰色。肉桂粉淺紅褐色。中國產肉桂的香味稍遜于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產者,三者均具芳香,味甜而辣。
中國肉桂和牡桂(C. loureirii)的未成熟果實貼生于硬而具皺的灰褐色杯狀花萼中,通常長11公釐(0.4吋,包括萼筒);上部徑約6公釐(0.25吋),連萼筒摘下干燥即稱肉桂芽。有似桂皮的芳香和肉桂皮的甜辣味,用于食品調味。
肉桂是桂皮嗎?
肉桂不是桂皮,雖然都是生活中的調味料,但這兩者之間還是有一定區別的。讓我們來看看吧。
肉桂的主要成分
在我國種植的肉桂主要有3個品種:即白茅肉桂(黑油桂)、紅茅 肉桂(黃油桂)和沙皮桂。以白茅肉桂品質好,含油量高。肉桂主要成分是肉桂醛,其次還有乙酸肉桂酯、肉桂酸等。肉桂不同部位精油成分不同,如錫蘭肉桂的樹皮中含80肉桂醛 和8-15的丁香酚,而在桂葉中含有70~90的丁香酚,肉桂 醛僅為0-4;樹根中只含50樟腦,而不含丁香酚和肉桂醛。
應用
肉桂在使用時有片狀和粉狀。肉桂作為中藥和重要調味料已有悠久的歷史,中醫書記載為:補命門火,平肝通四脈,引火歸元,有強心、健胃、驅風邪止吐的效用。
肉桂在制作中國的五香粉、印度咖喱粉等復合調味料中都是必備 的原料,主要用以去除腥膻,腌制泡菜、燉菜、煲湯。有的將肉桂片制成精巧的湯匙,用來盛舀咖啡和紅茶,使其甘甜的香氣借此融入其中。
1.植物來源:二者均為樟科植物。肉桂為肉桂的干燥樹皮。桂皮為天竺桂、陰香、細葉香桂、川桂等的樹皮。
2.外觀性狀:二者均為槽狀或卷筒狀。
肉桂:厚0.2~0.8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的可見灰白色的斑紋;內表面紅棕色,略平坦,有細縱紋,劃之顯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外層棕色而較粗糙,內層紅棕色而油潤,兩層間有1條黃棕色的線紋。以皮細肉厚、斷面紫紅色、油性大、氣香濃烈、味甜微辛辣、嚼之無渣者為佳。
桂皮:厚0.1~0.2cm。外表面黑棕色至黑褐色,有灰白色花斑、栓皮或魚鱗狀脫落而顯龜紋狀凹斑;內表面紅棕色至黑棕色, 平坦,有極細縱紋,劃之無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 外層灰色,內層紅棕色,兩層間有黃棕色射線。氣清香而涼,似樟腦,味微甘辛。以皮薄、香氣濃厚者為佳。
3.所含成分:二者均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桂皮醛),肉桂約1~2;桂皮約1,后者且含有丁香油酚等。
4.功能與主治:肉桂: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用于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陽虛眩暈,目 赤咽痛,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奔豚,經閉,痛經。陰虛火旺者忌服,孕婦慎服。桂皮:辛,溫。歸心、肝、脾、腎經。暖脾胃,散風寒,通血脈。用于 腹冷 胸滿,嘔吐噎膈,風濕痹痛,跌損瘀滯,血痢腸風。陰虛有火者忌服。
5.肉桂與桂皮同小異大。一般肉桂以入藥為主;桂皮以菜肴佐料為主。使用時,如癥見上述肉桂功能、主治者,可在菜肴中加入肉桂(但不及加入桂皮的湯、菜味),但“春夏為禁藥”;如只作菜肴佐料者,宜選桂皮,一般大型中藥店及中醫院均有出售,且價格便宜。
肉桂是什么?相信看了對肉桂的了解,大家都知道認識了肉桂。而且我們也知道了肉桂和桂皮雖然都是調味料,但兩者之間是不同的,它們不是同一種食物。在生活中還希望對大家不要用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