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油是由油茶樹的果實壓榨而成,中國種植油茶樹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但因為種種原因,山茶油一直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山茶油主要產地在哪兒?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起來看一下吧。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山茶油是從山茶科油茶樹種子中獲得的,是我國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中國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廣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油生產基地,除此之外只有東南亞、日本等國有極少量的分布。
山茶油主要產地
全球油茶籽油產量的90以上來自中國。早在公元前100多年漢武帝時,中國就開始栽種油茶,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它生長在中國南方亞熱帶濕潤氣候地區的天然無污染的高山及丘陵地帶,10多個省都能種植,主要產區在中國的湖南、江西、廣西等省(區),全國現有栽培面積約4500萬畝,年產油茶籽100萬噸,產油茶籽油27萬噸。
茶油是中國政府提倡推廣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國際糧農組織首推的衛生保健植物食用油。
山茶油的起源
茶油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的食用植物油,其生產和發展的歷史源遠流長。據公元前三世紀的《山海經》緒書記載:“員木,南方油食也”。這里所說的“員木”即油茶,可見我國民間當時就開始取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歷史上,茶油曾經是“皇封御膳”用油,據史料記載,用小米面為原料,配以杏仁、花生米、海帶絲、豆腐丁和調味品、茶油,是宮廷的御膳食譜,足可顯示享用茶油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油茶,早在公元前100多年漢武帝時,就開始栽種油茶。世界上除日本和東南亞極少數國家有零星分布外,唯有中國大面積栽培。我國山茶油至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食用歷史,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茶油的食療作用:“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其他古籍中也多有記載,《綱目拾遺》記載“茶油可以治療痔瘡,退濕熱”《農居飲食譜》記載“茶油烹調肴饌,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澤發生光,諸油惟此最為輕清,故諸病不忌。”
山茶油的分類
山茶油果實里可以獲取各種等級的山茶油。山茶油所有的外包裝上都必須依據我國 2003年5月制定2003年10月1日開始執行的新標準,清晰地標明其所屬的等級。
(1)Extra Virgin camellia Oil (山茶油、國標一級)
為第一遭壓榨山茶果子而得的果子汁,帶有果香及果味,油酸度低于1。
(2)Pure camellia Oil (純正山茶油、國標二級)
由機榨山茶油經過除雜、脫酸、脫水、脫色、脫臭以及冷凍脫脂加工而成。
(3)Pomace camellia Oil (特級山茶油、醫藥注射級)
由原始森林深山采集山茶果子壓榨而得,按照醫藥生產工藝標準、經過物理提純得到最純凈(無色、無味、無煙、接近零點的酸價零點過氧化值)的油品。醫藥注射用油、化妝品用油。
山茶油的主要產地在哪兒?山茶油的主要產地在中國的湖南、江西、廣西等省(區),山茶油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只是山茶油普及程度不夠,很多人還不了解山茶油這種高營養價值的食用油,山茶油的推廣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