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云現榨山茶油
年關將近,縉云的現榨山茶油加工點生意興隆,街坊鄰里爭相購買。孫老板是縉云山茶油合作社成員,該合作社由三十多位農民組成,此前農民單打獨斗賣山茶籽收益低,成立合作社后實現產銷一體化,收益每公斤增加15%。在加工點,顧客可觀看炒、壓、榨、濾等榨油全過程,這里的山茶油經過11道過濾,清澈透亮,其品質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香飄永康城.
即墨塔元頭村董氏小磨香油
12月4日,青島即墨塔元頭村的董安希家香油味撲鼻。他家采用傳統水代法制作香油,一家三代堅守上百年。即墨塔元頭村有200多年制作香油歷史,董安希自幼學習手藝,其香油供不應求。他堅持采用長江以北芝麻,遵循石磨研磨和水代法等傳統工藝,提高香油品質,一天可生產300多斤。如今,兒子還通過網絡推廣其董氏小磨香油品牌,他也準備申請即墨非遺品牌.
成都新津香萬家糧油廠
清晨,成都市新津區安西鎮香萬家糧油廠里機器轟鳴。負責人侯先生繼承外祖父家傳手藝開辦糧油加工企業,其生產的菜油采用傳統工藝,從油菜籽過篩到出油,每個步驟都嚴格把控。民泰銀行新津支行了解到企業困境后,為其發放150萬元貸款,助其生產線由一條增至四條,日產量從5噸提高到40噸,產品還涉及芝麻油、大豆油等.
駐馬店小巷油餅店
在駐馬店一條小巷子里,有一家開了25年的寶藏油餅店,每天能賣二三百張餅。老板老金原是廚師,其油餅店雖裝修簡單,但油餅香氣四溢。老金將和好的面團搟成薄餅放入油鍋,炸至兩面金黃,剛出鍋的油餅焦香酥脆,面香與油香交織。搭配上老金家秘制咸菜,中和了油餅的油膩,無論是配胡辣湯還是粥都很合適.
臨夏州東鄉縣油香
東鄉縣的油香是當地飲食文化的明珠。其制作原料簡單,有面粉、鹽、堿、植物油等,還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紅糖、雞蛋等。制作時,先將面粉與酵母發酵成面團,再揉搟成圓餅,劃上刀紋后入鍋油炸,需用慢火炸至棗紅色。東鄉油香不僅是美食,更是情感與情誼的承載,節慶時是餐桌上的必備,貴客臨門時也是Z高規格的禮遇.
煙臺界河石磨香油
煙臺市芝罘區的界河香油制作技藝傳承了四百年。其傳承人趙金輝從小在香油坊長大,2018年接過重任成立公司,注冊品牌傳承技藝。界河香油采用獨特的石磨研磨和水代法制作工藝,低溫低壓,保留了芝麻的營養和香味,色澤清澈透亮,香氣醇厚獨特,吸引眾多人前來探尋,成為煙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