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礎香料分類與特性
芳香類:八角(大茴香)、桂皮、小茴香等,主增香,需控制用量避免發苦。
苦香類:白芷、草果、肉豆蔻等,主去腥,適合燉煮但需酒類預處理減苦澀。
辛辣類:花椒、辣椒、胡椒,分青紅品種,麻味/辣味釋放依賴油溫與形態(整顆/粉狀)。
2.核心使用技巧
預處理:苦香類香料(如草果)需白酒浸泡;芳香類(如香葉)可干焙或油爆激活脂溶性香味。
分階段投放:耐煮香料(八角、桂皮)冷水下鍋;易揮發香料(花椒、香茅)關火前5分鐘加入。
互補搭配:
牛羊肉:八角+孜然+丁香去膻;
魚類:姜+蔥+紫蘇抑腥。
3.復合香料應用
五香粉:八角主導,配桂皮、花椒等,適合紅燒類菜肴。
咖喱粉:姜黃為基礎,加辣椒、小茴香等,需黃油煸炒提升風味。
自制鹵水:甘草調和苦甜,搭配砂仁、陳皮增強層次感。
4.常見誤區與修正
過量使用:丁香、蓽菝易導致藥苦味,每公斤食材不超過0.5克。
形態誤選:燉肉用整顆八角,炒菜用粗碎花椒,避免粉狀香料久煮失效。
5.健康與儲存建議
減鹽方案:選擇無鹽復合香料(如自制咖喱粉),替代高鈉調味品。
保存方法:密封避光,芳香類香料保質期約1-2年,苦香類可達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