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集中備貨期結束,春節前一周大連玉米期貨見頂回落,走出2019年12月下旬反彈以來的最大一波跌幅。展望后市,元宵節后,玉米現貨上市步伐將逐漸加快,供應趨于增加,期貨偏弱走勢有望延續。整體消費量有所下降受疫情的影響,養殖類產品價格在春節后出現下跌在所難免。
玉米作為養殖業的主要飼料原料,也將受到養殖類產品價格下跌的拖累。當然,也不排除短期內農民售糧活動減少、玉米上市量減少以及運輸費用因疫情影響大幅上升等因素,使得玉米現貨價格出現上行。不過,玉米整體消費量下降以及隨著疫情消失購銷正常,供大于求格局仍將促使玉米價格回落。
主產區上市進度緩慢2019年,政府繼續在東北地區實施提高大豆種植補貼、減少玉米種植補貼的措施,促使農民減少玉米播種面積,優化種植結構,導致播種面積繼續下降,但由于天氣狀況良好,玉米產量仍然有所增加。據統計,2019年我國玉米產量為5215億斤,較2018年增加72億斤,增幅為1.4。因玉米產量增加,加之生豬存欄量大幅下降,玉米需求減少,市場看跌玉米的情緒濃厚,玉米開秤價大幅低于2019年,農民普遍惜售,導致玉米上市進度偏慢,后期供應壓力后延。春節期間,農村基層售糧基本停滯。
春節后,隨著疫情降溫,加之天氣轉暖,東北地區農民玉米保存條件較差,屆時玉米上市速度將趨于加快,供應壓力增加。玉米及替代品進口趨增春節前,中美貿易談判第1階段達成一致,加大農產品進口成為重要內容,雖然協議中沒有將玉米作為主要進口標的,但對美國DDGS、高粱、大麥等玉米替代品的進口解禁將是大概率事件。然而,高粱和DDGS在2015年進口量分別高達1069萬噸、682萬噸,但由于各種措施限制,在2019年分別下降到152萬噸和14萬噸,一旦放開二者進口,在市場情況合適的背景下,進口量將大幅增加,從而在飼料生產中大量替代國產玉米。
另外,目前我國每年仍有720萬噸的玉米配額,而往年由于種種限制,玉米配額使用數量較低,2019年進口量不足400萬噸,為完成中美貿易談判中增加農產品進口的約定,可能會在配額限度內增加玉米進口量。 生豬存欄短期難增加春節前生豬價格上漲,加之許多地區復養成功,市場預期生豬存欄量大幅增加,玉米消費長期看好,從而推動玉米價格在2019年12月下旬出現一波反彈。不過,由于能繁母豬存欄量較低,生豬存欄恢復能力不足,春節前生豬存欄量連續兩個月環比增加更大概率是養殖戶壓欄所致,所以短期內生豬存欄量難有大幅增加。
另外,春節前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帶動雞蛋、禽肉等其他養殖類產品價格上漲,一度刺激相關養殖規模擴大。不過,隨著春節集中消費過去,雞蛋等價格迅速回落,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的積極性下降。綜合上述分析認為,春節后玉米上市速度將加快,而需求轉弱,加之進口預期增加,短期內玉米期貨將繼續偏弱運行。 -文章來源:玉米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