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麥貯存技巧
編輯:小淺 發布時間:2013/3/13
小麥儲存期間的主要害蟲是麥蛾、玉米象、谷蠹、大谷盜、赤擬谷盜等,其中以玉米象、麥蛾危害最嚴重。由于小麥成熟、收獲、入庫時氣溫較高,利于儲糧害蟲的生長與繁殖,嚴重影響貯藏小麥的品質。
1少量儲糧害蟲的防治方法
1.1用80%敵敵畏乳油50~100倍液噴灑于蓋在種子表面的報紙上,密閉2~3天,然后揭開報紙散氣。
1.2玉米象危害時,先暴曬麥種,再用馬拉硫磷20克兌水100克拌麥糠500克,將毒麥糠均勻拌于種子內,一起入倉。
2新小麥的儲存方法
2.1三熱密閉法。即麥熱、缸熱、物料熱。選擇晴朗高溫天氣,上午9時左右把小麥薄攤到曬場上,壓蓋小麥的物料晾曬并用敵敵畏或防蟲磷噴灑消毒。于下午3時前后聚堆,熱悶半小時,趁熱放進經晾曬處理的缸。用消毒過的物料進行壓蓋,然后用薄膜密封缸口,用繩扎緊,使缸內的麥溫達到40℃以上,保持8~10天,此后,糧溫逐漸下降與氣溫平衡,轉入正常密閉儲藏。
2.2缺氧保管法。利用小麥后熟期長及入缸糧溫高、呼吸旺盛的特點,在小麥進缸密閉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自然缺氧保管方法。缸內的氧氣隨著小麥和害蟲及微生物的呼吸而逐漸減少,5~10天即能使氧氣濃度降到2%~5%,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到40%~50%,保持一定時間可使害蟲窒息死亡。
2.3化學保藏法。對于靠自然缺氧達不到防治目的的小麥,用化學保藏最為適宜,投藥法即用紗布把藥片包緊放入糧堆內即可,此法適用于長期儲存,一般用磷化鋁片劑每噸3~5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