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精是我們平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但是你了解過雞精吃多了會怎么樣嗎?有的人為了讓菜肴變得香氣誘人,會在菜里加很多雞精。雖然少量的雞精對人體有好處,但是雞精吃多了會怎么樣,我想很多人對此都不是很了解吧!
雞精吃多了會怎么樣
1.影響食欲
很多人根據字面意識認為:雞精就是從雞身上提取出來的一種物質。其實不然,雞精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加入助鮮的核昔酸制成的。由于核普酸中帶有雞肉的鮮味,故將其稱作“雞精”。從衛生的角度來說,雞精對人體是沒有害處的,但如果雞精吃多了會怎么樣呢?這就會破壞菜肴本來的味道,從而影響食欲。
2.導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
當食用味精過多,超過機體的代謝能力時,還會導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體對鈣、鎂、銅等必需礦物質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與血液中的鋅結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鋅被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鋅是嬰幼兒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因此,嬰幼兒和正在哺乳期的母親應禁食或少食味精。
3.導致常常感到口渴
味精吃多了,常常會感到口渴,這是因為味精中含有鈉,因為味精不咸,所以很容易食用過量而察覺不到。60歲以上的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尤其應該少吃味精。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雞精含核苷酸,它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所以有(心臟或者免疫系統疾病或皮膚病,肝病)患者做飯決不能放雞精。
雞精的正確使用方法
1、雞精中含有一定量的鹽,所以在烹飪菜肴時,放鹽量要減少。
2、由于雞精的溶解性較差,所以在往菜肴里放之前應該先將它溶解。
3、雞精的吸濕性很強,所以對雞精應該進行密封措施,以避免長出微生物而污染雞精。
4、雞精中核苷酸的代謝產物是尿酸,痛風癥患者雞精吃多了會怎么樣呢?它會引發痛風病患者病癥的發作和加重,所以痛風癥患者應禁食雞精。
味精在烹飪過程中要注意
1.要在菜肴臨出鍋前加入味精。因為谷氨酸鈉在溫度高于120℃時,會變為焦谷氨酸鈉,食后對人體有害,且難以排出體外。長期積聚體內可造成心跳加速、手顫抖、失眠等不良反應。
2.不宜在酸性食物中添加味精,如糖醋魚、糖醋里脊、醋椒魚等。味精呈堿性,在酸性食物中添加會引起化學反應,使菜肴走味。
3.不宜在堿性食物中添加味精如包子、饅頭等。在堿性環境中,谷氨酸鈉會變成谷氨酸二鈉,使鮮味降低,甚至失去鮮味。
4.注意菜肴的咸淡程度。如果菜肴太咸,味精就可能吃不出鮮味;
太淡則味精的鮮味“吊”不出來。食鹽與味精的比例應在3:1~4:1的范圍內,即可達到菜肴的圓潤柔和口味。做涼拌菜時,宜先將味精溶解后再加入。因為味精的溶解溫度為85℃,低于此溫度味精不易溶解。
雞精吃多了會怎么樣就介紹到這里了。雞精成分是食鹽、麥芽糊精、味精等,營養不能與雞肉相比。雞精與味精的安全性差不多,最好在加熱結束后起鍋時再放雞精。另外,并非所有菜肴都適合加雞精,本身有鮮味的食物加入雞精會讓食物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