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營養價值豐富,含8種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47~60,可食用,也可作飼料、綠肥和蜜源植物種植。那么蠶豆是什么樣的?都有哪些營養價值及功效。
蠶豆是什么樣的
蠶豆是豆科、野豌豆屬一年生草本,為糧食、蔬菜和飼料、綠肥兼用作物。原產歐洲地中海沿岸,亞洲西南部至北非,相傳西漢張騫自西域引入中原。一年生草本,高30-100(120)厘米。主根短粗,多須根,根瘤粉紅色,密集。莖粗壯,直立,直徑0.7-1厘米,具四棱,中空、無毛。偶數羽狀復葉,葉軸頂端卷須短縮為短尖頭;托葉戟頭形或近三角狀卵形,長1-2.5厘米,寬約0.5厘米,略有鋸齒,具深紫色密腺點;小葉通常1-3對,互生,上部小葉可達4-5對,基部較少,小葉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稀圓形,長4-6(-10)厘米,寬1.5-4厘米,先端圓鈍,具短尖頭,基部楔形,全緣,兩面均無毛。
總狀花序腋生,花梗近無;花萼鐘形,萼齒披針形,下萼齒較長;具花2-4(-6) 朵呈叢狀著生于葉腋,花冠白色,具紫色脈紋及黑色斑暈,長2-3.5厘米,旗瓣中部縊縮,基部漸狹,翼瓣短于旗瓣,長于龍骨瓣;雄蕊2體(9+1),子房線形無柄,胚珠2-4(-6),花柱密被白柔毛,頂端遠軸面有一束髯毛。莢果肥厚,長5-10厘米,寬2-3厘米;表皮綠色被絨毛,內有白色海綿狀,橫隔膜,成熟后表皮變為黑色。種子2-4(-6),長方圓形,近長方形,中間內凹,種皮革質,青綠色,灰綠色至棕褐色,稀紫色或黑色;種臍線形,黑色,位于種子一端;ㄆ4-5月,果期5-6月。
蠶豆的生長習性
生于北緯63°溫暖濕地,耐-4°C低溫,但畏暑。蠶豆生長對溫度要求隨生育期的變化而不同,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16℃~25℃,最低溫度為3℃~4℃,最高溫度為30℃~35℃。在營養生長期所需溫度較低,最低溫度為14℃~16℃,開花結實期要求16℃~22℃。如遇-4℃下低溫,其地上部即會遭受凍害。
蠶豆在全國大多數省份都可種植,長江以南地區以秋播冬種為主,長江以北以早春播為主。除山東、海南和東北三省極少種植蠶豆外,其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種有蠶豆。其中秋播區的云南、四川、湖北和江蘇省的種植面積和產量較多,占85,春播區的甘肅、青海、河北、內蒙古占15。云南是蠶豆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占全國的23.7,常年種植在35萬公頃左右,以秋播為主。
蠶豆的營養價值及功效
蠶豆是什么樣的?蠶豆也是豆科植物,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及功效,蠶豆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磷脂、膽堿、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和鈣、鐵、磷、鉀等多種礦物質,猶其是磷和鉀含量較高。祖國醫學認為,扁豆味甘、微辛。歸脾、胃經。有治療脾胃不鍵、水腫等病癥的功效。而且蠶豆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炒、油炸,也可浸泡后剝去種皮作炒菜或湯。制成蠶豆芽,其味更鮮美。
蠶豆是什么樣的?長方圓形,近長方形,中間內凹,種皮革質,青綠色,灰綠色至棕褐色,稀紫色或黑色;種臍線形,黑色,位于種子一端。其歷史悠久,營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