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螃蟹許多人都要流口水了吧,螃蟹非常的美味,很多人都愛吃蟹黃,顏色為橘黃色、味鮮美,那么蟹黃是什么?蟹黃是螃蟹的什么部位圖解?
蟹黃是什么,蟹黃是什么部位
蟹黃是雌性大閘蟹體內的卵巢和消化腺,橘黃色、味鮮美。蟹黃不是螃蟹的卵,雖然成份和蟹卵基本一致,但是兩者有本質區別。蟹黃中確實含有未排出體外的卵細胞,但還有其他的螃蟹的器官、腺體、組織液等物質,并非單純的蟹卵。
體積較大、呈橘黃色的蟹黃更加美味。這是因為蟹黃體積變大、呈鮮艷的橘黃色時代表母蟹的性腺已經完全成熟,油亮油亮的,風味最佳。
蟹黃的營養價值
蟹黃中的營養物質十分豐富,是大閘蟹個部分中營養價值最高的,它含有豐富的包括鈣、磷、鋅、鐵、硒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及優質蛋白質、膠原蛋白、維生素A、不飽和脂肪酸等,素來被稱為“海中黃金”。
此外大閘蟹還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優質膠原蛋白,多吃有很好的美容護膚功效。蟹黃中還有大量的維生素A,有利于軟化皮膚角質。兒童多吃可以預防佝僂病,老年人多吃可以緩解骨質疏松癥。
蟹黃的功效與作用
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和磷脂,食用蟹黃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但是蟹黃中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比較高,所以減肥人群一次不宜多吃。
蟹黃還有開胃潤肺、補腎壯陽、養血活血之功效。其中以蟹黃的營養價值最高。蟹黃以色澤鮮艷,橘紅色或深黃色、潔無雜質、味鮮,干度足為上品。蟹黃油性大,應密封保存。
蟹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等營養,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研究發現,蟹黃還有抗結核作用,吃蟹黃對結核病的康復大有補益。一般認為,藥用以淡水蟹為好,海水蟹只可供食用。中醫認為螃蟹有清熱解毒、補骨添髓、養筋活血、通經絡、利肢節、續絕傷、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對于淤血、損傷、黃疸、腰腿酸痛和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蟹黃性寒,味咸,具有舒筋益氣、理胃消食、通經絡、散諸熱、清熱、滋陰之功,可治療跌打損傷、筋傷骨折、過敏性皮炎。中國有中秋前后食用蟹的傳統,由于傳統上中醫認為蟹性寒,故常用姜茸、紫蘇等配置食蟹使用的調料。
蟹黃怎么食用
吃蟹黃時是吃蟹的高潮。掀開蟹殼,注意要從頭頂將蓋打開,去蟹肺、蟹心、蟹胃和蟹腸,將蟹身往兩邊屈,把蟹黃擠出來食用。
吃蟹加些新鮮姜末和食醋。螃蟹味咸、性寒,而生姜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解毒之功效;醋除了調味外,還可以殺菌,破壞蟹中的組胺。而且生姜和食醋是調味品,吃蟹時蘸上姜末醋汁,才能使蟹味更鮮美。
蟹黃烹飪指導
蟹黃可炒、可燒,還可以用于打鹵,做餡。
蟹黃以色澤鮮艷,橘紅色或深黃色、潔無雜質、味鮮,干度足為上品。蟹黃油性大,應密封保存。
制作營養蟹黃
原料:
蟹腿肉1盒、螃蟹1只、胡蘿卜1根、鱈魚120克、海參110克、蝦仁110克、蛤蜊300克、嫩豆腐1塊、蔥1根。
輔料:
1、鹽少許、淀粉少許;
2、鹽2茶匙、酒1大匙、胡椒粉少許;
3、蛋白適量。
做法:
1蟹腿肉煮熟、剝成絲;胡蘿卜去皮,用大湯匙刮成蓉狀;炒鍋內放入1大匙油,先放入胡蘿卜蓉,以小火炒20分鐘,待其變軟時,再加入蟹腿肉,即成為人工蟹黃。
2鱈魚切小塊,放入油鍋內炸至金黃色;海參切小塊,放入滾水中氽燙、去腥;蝦仁先洗凈、擦干,再拌入蛋白與調味料1。
3嫩豆腐切成8塊;蔥白切段,其余部分切成蔥花。
4蔥段先爆香,放入蟹黃、螃蟹、鱈魚、海參與蛤蜊,加入1碗清水,再放入豆腐與蝦仁煮2分鐘;最后放入調味料2即可。
注意事項:
1制作假蟹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所以不妨一次多做一些存放起來;
2因為胡蘿卜糖分多,所以制作時要不停地攪拌,以免粘鍋變黑影響色澤。
蟹黃食用禁忌
蟹黃中一般還有很多膽固醇。雞蛋中膽固醇含量一般在200以上,蟹黃比雞蛋還高,每100克蟹黃中膽固醇含量可能高達400毫克以上,而每100克蟹肉中的膽固醇大約60-70毫克,所以高血壓、高血脂等血管病患者不宜食用蟹黃。
蟹黃是什么?蟹黃是什么部位?螃蟹非常的美味,很多人都愛吃蟹黃,蟹黃是螃蟹體內的卵巢和消化腺,不過不是每只螃蟹都有蟹黃的哦!只有母螃蟹才有的,吃貨要注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