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玉米價格市場整體表現相對穩定。在價格重心保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各區域價格走勢略有不同。東北產區依然保持相對高位的穩定運行態勢,從黑龍江到吉林乃至遼寧,價格重心在2300~2400元/噸不等;山東乃至華北主產區從周末開始,終端門前到貨量大幅減少,價格也因此逐步反彈,終端收購價基本回到2300元/噸以上;港口及銷區市場同樣呈現出相對穩定、窄幅波動的態勢。
底部支撐明顯 近期現貨無憂
東北產區:
絕大多數糧源已從基層轉移到中間貿易環節,4月至5月的采購成本均處于相對較高水平,疊加持糧的時間成本,6月份現貨價格在成本支撐下仍將保持相對堅挺的態勢。
華北市場:
6月份,華北黃淮地區小麥從南至北大規模收割上市。5月底新麥零星上市區域,各地中央儲備糧及省市級儲備收購價整體保持在2450~2500元/噸,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目前,華北地區小麥與玉米的價差雖然較一季度乃至4月份有走縮的跡象,但整體保持200元/噸的價格差距,結合當前豆粕的價格水平,小麥作為飼料原料規模性替代玉米顯然不現實,像上一年度那樣近4000萬噸小麥進入飼用領域顯然是不可能的。
從目前小麥、玉米價差來看,年度內飼用小麥使用量大概率回到800萬~1000萬噸這樣一個常規水平區間內。從供應角度來看,年度內玉米存在3000萬噸內貿谷物補給的缺失預期,直至玉米的價格重心繼續上移至二者價差回到100元/噸以內。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對華北玉米市場也是相對較為明顯的支撐因素。
可以說,兩大產區無論是華北市場的超跌反彈需求,疊加玉米、小麥價差仍處于“非規模性替代區間”;抑或東北產區糧源所剩比例不高,疊加貿易存儲成本的支撐,短期內國內玉米現貨市場下方的支撐相對比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