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邊農場有限公司把糧食減損增效的著力點放在嚴控原糧管理、提高設備性能和推進副產品再利用上面,努力讓每一粒小麥都物盡其值。
裝備精良是杜絕糧食損失的利器,涉及糧安工程的投入,建邊農場有限公司從不“吝惜”。2018年到2021年,累計投入資金1600多萬元,在糧貿公司新建庫房1.6萬立方米、曬面1.5萬平方米,能同時容納2000多噸糧食攤曬,還購買了輸送機、智能測溫儀等設備設施,對入庫的糧食,采取機械通風、每日糧情測控、防蟲滅鼠等措施,確保原糧不受潮、不變質、不損失。
麥業公司石磨面粉加工廠年面粉產量在600噸左右,小麥從進機到出粉,需要經歷多道去雜程序,如果設備性能不好,小麥隨雜質流出造成浪費的可能性就會增大。麥業公司先后兩次升級石磨生產線,改進加工工藝。在麥業現有員工中,有20%是技術人員,他們會定期更新技術、檢護設備,力爭實現小麥加工環節零浪費。
新小麥上市初期,因為蛋白質不穩定會糖化,若立即加工面粉,面粉存儲時間一長就會發霉、結塊,造成浪費。麥業公司經理丁華信介紹:“以水餃為例,水餃在煮的過程中若黏鍋,吃起來黏牙,那就說明面粉有問題,是小麥加工前沒有經過后熟期。麥業公司基地‘幸福麥田’的小麥從8月份收割后在庫房存放,到12月份開磨生產,保證了4個月以上的后熟期。”為杜絕消費環節的浪費,麥業公司根據會員需求“批次生產”,為會員提供“免存”服務,會員隨吃隨取,面粉品質和售后都有了保證,銷量和效益也穩步提升。目前,“幸福麥田”會員數已由當初的1500人增加到現在的4800多人。
研磨面粉,就是讓小麥皮、芯分離,而每增加一道精磨,小麥物質損失率就會增加約2%。石磨工藝采用低溫低速的傳統研磨法,不存在過度加工,出粉率接近70%,石磨面粉之所以接近小麥本色,就是因為石磨的“適度”加工,保留了小麥營養結構,減少營養成分流失。約32%的加工副產物——麥麩和胚芽粉也都實現了“物盡其值”,近年來,麥麩都以每斤1元錢的價格賣給了當地養殖戶做牲畜飼料,實現了全值利用。胚芽粉是小麥中的精華,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較高,熱量脂肪和膽固醇相對較低,麥業或以每市斤4元價格直接銷售,或生產饅頭粉、餃子粉、面條粉等全麥系列面粉,滿足會員對新消費市場的需要。麥業公司旗下的9家“拙麥”店也都開發了烘焙類、發酵類全麥產品,饅頭、面餅、面包、桃酥、月餅等10余個品種深受消費者喜愛。
在建邊農場有限公司,產后糧食加工全程可控,每一粒小麥都實現了物盡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