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只雞出生在廣東,這是它的不幸也是它的幸運,從鹽焗雞、豉油雞、吊燒雞、桑拿雞再到白切雞,無一不在傳遞著廣東人對雞的熱愛。因此也有人說“沒有一只雞能活著離開廣東”,就連廣東的地圖看起來都像是一只雞腿。
要說廣東人的吃雞歷史,較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通過上千年的歷史來告訴世人,吃雞還是廣東強。
從請客吃飯、拜神祭祖到壽宴婚宴,每天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俗稱“無雞不成宴”。而且廣東人的飲食理念很純粹,追求的就是一個“鮮”字,這樣一個做法單調,卻又能把雞的鮮味發(fā)揮出來的白切雞,自然就成了廣東人的心頭愛。
它到底有什么魅力,讓廣東人如此喜愛?
白切雞吸引人的地方,也許是團結了全世界的雞皮愛好者。講真,內心再抵觸的人,都會被這水晶般光滑晶瑩的雞皮所吸引。
或許在外人看來,白切雞就是開水白灼的雞,但只要你細細研究過它的做法,會發(fā)現(xiàn)一只稱得上及格的白切雞需要經(jīng)過選雞、浸雞、過冷河、掛雞等等這些工序。每一口都能感受到皮爽、肉滑、原汁原味和其鮮嫩甘香的味道。
往往頭一口不加任何調料,吃的是原汁原味;第二口蘸上蔥姜蓉,感受爽脆的雞皮,嫩滑的肉質,就連“骨都有味”,又把咸鮮推向另一個層次。
除此之外蘸料也分不同流派,廣州人喜歡姜蔥蓉:
蔥姜蓉的吃法就是清平雞根據(jù)更早流傳的的習慣改良而成,用擠去姜汁的黃姜搭配紅蔥頭或新鮮蔥,以3:7/4:6的比例混合,雞湯小煨過后,加入適當鹽,加入7成油溫的熱油。
湛江人則喜歡紅蔥頭醬油:
將熱油和醬油以1:3的比例混合,再加入適量的紅蔥頭提味。當然,你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搭配不同的蘸料吃~
傳統(tǒng)的白切雞還很注重擺盤,底部用蔥墊成立體拱形,整只雞形態(tài)優(yōu)雅,兩邊還要用雞胸肉做出振翅欲飛的造型,這樣的白切雞看起來不僅通體金黃油亮,而且還香氣四溢,配上鮮香誘人的蘸料,屬實是粵菜中的經(jīng)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