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安大米,黑龍江省慶安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慶安縣是中國優質稻米示范基地,享有中國綠色食品之都之美譽。慶安大米品牌價值達69億元,水稻種植面積155萬畝,其中優質長粒水稻種植面積120萬畝,全部通過綠色認證。
慶安大米是“中國大米十大公用區域品牌”、“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成為京西賓館和中國航天員中心指定用米。
慶安大米由于蛋白含量較高,直鏈淀粉適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豐富,所以飯粒完整,潔白、油光發亮,軟而有彈性,不黏結,微甜、清香適口,冷后不硬、不回生。慶安縣先后被國家評定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和“綠色食品A級水稻生產基地”以及“全國農業生產先進縣”,還被授予“中國綠色食品之鄉”的稱號。
產品特點:
慶安縣地處北大荒深入,寒地黑土核心區,肥沃的土質,豐足溫適的山水資源,獨特的光、熱條件,成就了慶安大米晶瑩如玉、醇香綿長、油潤可口、營養豐富的優良品質。
產地環境:
慶安縣青山綠水,林木茂密,三山環繞,九河匯流,獨特的生態環境孕育出風味獨特的慶安大米。水田面積近150萬畝,是中國綠色食品的發源地,出產的大米品質優良。
慶安縣適宜農耕的寒地黑土,有機質含量是黃土和紅土的5—10倍,黑土層達60—100厘米。以慶安為核心分布在中國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境內的黑土資源是世界上具有開發潛力的寒地黑土。
慶安縣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2599小時的年平均日照時數,1.69℃的年平均氣溫,128天左右的無霜期,577毫米的降水量,創造了最適合水稻生長的天然環境。
慶安有呼蘭河、歐根河、格木克河、伊吉密河、安幫河、拉林青河、銀河、雙銀河、泥爾河等9條河流,除呼蘭河、伊吉密河外,其他河流均發源于慶安。擁有77.64億立方米的山泉水、礦泉水。
歷史淵源:
慶安種植水稻有著近百年的歷史,是黑龍江省種植水稻的縣之一。早在清同治元年(1862年),就由巴彥蘇蘇開墾行局負責在慶安這片原始的土地上進行墾荒。到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已有大片土地被開墾。當時,因山東、河北、河南等省連遭旱災,逃荒跑關東的大批難民沖破封禁,相繼匯集于慶安、在呼蘭河、格木克河地段進行墾荒種稻。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以后,有朝鮮族移民來到慶安,他們帶來了較為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使慶安地區水稻種植技術有了提高,他們修筑簡單的水利工程,水稻面積發展到了5萬畝。當時采用手工撒籽、人工薅草的栽培技術,品種都是原始的早熟品種,畝產只有50多千克。
民國十九年(1930年),弓日均、韓光宇、韓寬伍等朝鮮族移民來到慶安,他們在慶安安幫河附近成立了稻田公司,招錄了大批窮苦農民墾荒種稻,水稻面積一下子發展到了10多萬畝,水稻栽培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新中國成立后,慶安水稻種植發展迅速。
1983年,日本水稻專家元正士先生來到慶安傳授旱育稀植栽培法,進一步促進了慶安水稻的發展,水稻面積發展到了100多萬畝,平均畝產達到600千克以上,而且培育出了自己的優良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