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醬的傳說有很多,漢班固的《漢武帝內傳》中,有記載西王母下人間見漢武帝,西王母告訴武帝,神藥上有“連珠云醬”、“玉津金醬”、“無靈之醬”,于是就有制醬法是西王母傳與人間的說法。
西漢元帝時代的史游在《急就篇》中有記載,“蕪荑鹽豉醯酢醬”,所以,醬剛開始并非作為調料,而是作為一種重要的食品而誕生的貴族們每天的膳食中醬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一八五〇年),由于調珍醬園獨創的面豉特殊的制作工藝和選料上精益求精,所生產的古勞面豉風靡一時,一些華僑還將面豉帶往美洲,作為懷念家鄉的特產,古勞面豉也因此一舉成名,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調味品;調珍醬園也作為重要作坊傳承不衰。
東古的一品鮮黃豆醬作為經典,如今依舊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隨著品牌發展,東古調味也推出了各種口味的醬料:古勞面豉、香滑磨豉、排骨醬、沙茶醬、柱侯醬、海鮮醬、香菇醬、辣椒醬…甚至有些小眾口味的叉燒醬、酸梅醬等等…這些產品擁有著自身獨特風味的同時,同樣保有的還有那份熟悉的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 東古釀造
自清朝傳承至現在的東古,始終謹記醬人匠心的精神,從當初的醬類到現在各類調味醬的誕生,東古調味品跟隨大家的口味變化也在不斷調整與豐富自己的產品,期望可以滿足各個家庭不同口味的需求,做到每一餐都有東古的陪伴。
小知識(tips):醬其實還叫“將”
據說是因為在古代各種調味品,如鹽、梅、醯、醢中,醬總是居于主導地位,如食膾,就得用芥醬;吃煮熊掌,就得有芍藥醬;
這就是《論語》中所記載的“不是其醬不食”的“醬”
古人還說:“醬者,百味之將帥。帥百味而行”
又據說:“醬,就像將軍平暴除惡那樣可制各種食物之毒”
“醬”大概就是由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