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我國是大蒜的較大生產國,其產量多達的70%以上,產地主要是在云南、山東、廣西、安徽、江西等地。但是大蒜的滯銷問題還是經常出現,在2018年的時候就曾迎來了大滯銷,收購價直接跌到了0.5元/斤。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市場的供應量充足,但深加工的利用程度比較低,這才讓整體的價格跟著低迷。
一、產量充足,壓價嚴重
目前很多地區的早蒜已經進入市場中,尤其是南方地區。云南大理的紫皮大蒜也已經上市,不過有消息稱當地農田里有190萬斤的大蒜堆積,一直沒有收購商前來收購。當地的村民表示,2019年的紫皮大蒜一斤賣出了3元,當時也不需要擔心賣不掉的問題。但是到了今年就不同了,很少有收購商前來,來了之后也會壓價。
因為2019年的行情比較好,很多農民又擴大了大蒜的栽種面積,總體來說增加了8萬畝,這就給價格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因為產量太多,如今的收購商便普遍都在壓價。
而到了5月份,北方的大蒜就會持續的出欄,到時候市場的行情自然會更低,大理的紫皮大蒜行情可能還會繼續下跌。當地的農民很是無奈,直言道這都是產量高惹得禍。
二、大蒜總體行情還算樂觀
從大蒜的總體行情來看,大理洱源的獨頭蒜價格保持在3-5元/斤,多瓣蒜的價格則是在1-3元/斤,其行情總體呈現出下跌的行情。不過1元多的都是老蒜,新蒜的價格則是在2元以上。庫存的大蒜在2.3-2.5元/斤,其大混級的大蒜為3.2-3.5元/斤,而如果規格是在5.5cm以上的為3.5-3.7元/斤。
可見目前的大蒜總體行情是呈現出利好的局面,并且在氣溫的不斷升高之下,大蒜的需求量也因為疫情的緣故而提升,很多人都會積極的購買大蒜,超市中的大蒜價格則是維持在6-8元的價格。
三、大蒜行情弊端
目前我國的大蒜總體來說是供大于求,貨源主要集中在貿易商的手里。因為資本炒作的緣故,大蒜的價格會不斷波動,隨時都可能上漲或者下跌。
想要解決滯銷的問題,還是需要擴展深加工領域,目前我國的大蒜深加工產能保持在41萬噸左右,可以說深加工程度還不是太高,接下來應該多發展蒜油、大蒜多糖、大蒜素、蒜氨酸等物質的加工生產,從而讓這個行業有更好的行情發展!來源:賣大蔬農業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