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節后玉米價格迅速上漲。為保障玉米有效供應,解決畜禽養殖企業飼料原料緊缺問題,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和中儲糧網持續進行政策糧投放,有效緩解了階段性玉米供應偏緊的局面。
2020年春節,突如其來的疫情蔓延,疫情對玉米市場的影響也在春節后逐步體現,原本的復工計劃被迫推遲,為防止疫情擴散限制了交通運輸。
同時,春節前夕企業備貨有限,出現了節后用糧企業用糧困境,繼而導致春節過后玉米價格迅速上漲。
東北外運糧源不斷增多
據統計,節后玉米市場價格較節前上漲50~100元/噸不等,為了保障玉米有效供應,特別是保障畜禽養殖企業所需的飼料原料供應,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和中儲糧網持續進行了政策糧的投放工作,并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競買企業實際需求,及時調整分區域、分品種投放數量,合理安排銷售標的。國家一系列政策舉措,有效緩解了階段性玉米緊缺的局面。
2月15日,交通運輸部決定在疫情防控期間,免收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運輸成本下降推動玉米市場價格回落,因汽車外運輻射區域以華北地區為主,降價幅度也以華北地區為明顯。
隨著東北外運糧源增多,南北市場達到階段性平衡,但東北市場發運積極性不減,恐慌情緒不斷積累,引發了現階段的搶糧風波,推動近期玉米市場價格快速反彈,目前此次“搶糧事件”引發價格迅速上漲后快速回落。
基層余糧轉化為渠道庫存
此次東北深加工企業屬于被動提價。免除公路費政策實施后,發運成本下降,利潤空間加大,東北糧源外運增加,同時東北深加工企業玉米原料庫存規模普遍偏低,當地糧源不斷外流引發了東北用糧企業的擔憂,深加工企業被動提價,試圖將糧源留在自己的收購半徑內,以防止后續出現基層無糧、企業原料風險增加的局面,既是被動,就非自愿,隨著市場熱情退去,企業收購價格也理性回歸至合理區間。
因節后天氣多變且逐漸回暖,不利于“地趴糧”儲存,基本已經銷售,存儲條件較好的簍子糧尚未完全出售。隨著信息普及和透明,農民的賣糧策略也發生了改變,從傳統的集中售糧逐漸轉變為有規劃的分批次售糧,一定程度稀釋了集中上量沖擊。
目前基層農戶手中余糧不多,但并不意味著整體渠道庫存低,糧源流向以當地小收購主體、基層烘干塔、港口為主,基層余糧更多轉化為渠道庫存,因此從表面上來看,出現了基層無糧的現象,但實際上基層售糧壓力轉化為渠道庫存壓力,市場風險轉移到了流通環節。
東北地區并不具備上漲條件
受疫情影響,玉米下游消費十分冷清。目前來看,養殖業基建近乎停滯,存欄偏低且補欄積極性較差。同時,淀粉行業庫存維持高位,且下游走貨疲軟,企業經營壓力累積,艱難負重前行。
目前搶糧多以今年玉米缺口較大為理論支撐,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受疫情影響,用糧企業均相應延期復工,停產限產,且隨著下游消費持續偏弱,整體市場對玉米的需求量是下降的,疊加稻谷去庫存政策和進口預期沖擊市場,替代品和進口共同施壓,勢必減少對玉米的需求。如果按照原來的玉米需求量,可能存在缺口,但從目前的消費水平看,缺口或將被消費縮減抵消。
市場心態走強也是推動玉米價格不斷上行的重要推手,但目前市場心態僅以東北地區偏強為主,華北地區出現連續降價情況,港口市場上漲也較為乏力。東北玉米價格上漲與此前預判相一致,階段性平衡后東北發運增加會導致基層搶糧推高價格,但需求弱勢毋庸置疑,需求不振將無法真正推動玉米價格持續走強,東北地區上漲不具備條件支撐,市場熱度也開始降溫。
玉米市場價格將回歸合理區間
綜合分析,目前玉米市場風險值得關注。階段性集中收糧勢必占用企業的資金,加之目前下游消費不暢,盲目建庫會增加資金鏈風險,收購環節難以暢通,收糧容易賣糧難,難以形成往年的“海浪”行情,由于資金緊張將導致糧食收購放緩,搶糧熱情就會出現快速冷卻,貿易商已陸續停止收購進而轉化為消化庫存。
整體來看,東北地區玉米價格上漲已不具備繼續支撐的因素,市場價格將理性回歸或跌至合理區間,價格快速漲跌不利于市場穩定,如果價格急速下降,將給市場參與主體帶來不小損失,因此提醒市場主體理性操。來源:飼料行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