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包肉,東北美食中的爆款美食。
一百多年前,廚師鄭興文為迎合外國賓客口味偏好,將傳統咸鮮口味的“焦燒肉條”改良為酸甜口味,并命名為“鍋爆肉”。由于外國人發音習慣,后逐漸演變為“鍋包肉”。
鍋包肉保留了東北菜的質樸,同時借鑒了西式調味,體現了中西飲食文化的交融。
近年來,北京冬奧會、哈爾濱亞冬會等賽事的成功舉辦,讓冰雪經濟不斷升溫,帶動東北文旅掀起高潮,以鍋包肉為代表的一眾東北美食也快速出圈。
2024年8月,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發布了《鍋包肉制作工藝規范》的立項通知,并于2024年11月26日公開征求對該團體標準(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對于引導鍋包肉菜品制作、挖掘地方特色飲食發展潛力、弘揚和傳承中華飲食文化具有積極意義。
2025年5月,中國烹飪協會、青島國烹經濟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聯合主辦“鳳球嘜杯”2025鍋包肉技藝傳承交流會,匯聚全國非遺傳承人、餐飲名家、行業專家及名廚,通過技藝展演、學術研討、技能培訓與產業互動,全面展現鍋包肉的文化底蘊與時代活力,為非遺美食與文旅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
大數據顯示,近兩年來“鍋包肉”相關菜品熱推指數持續增長,增速超過,成為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的超級大單品。
隨著鍋包肉名氣越來越大,各種圍繞鍋包肉的創新吃法層出不窮,不斷地給消費者帶來驚喜。
黑龍江和吉林地區的鍋包肉多以老式鍋包肉為主,以糖醋汁烹飪,如何調節酸甜的平衡是一門學問,最終達到既能解膩增香,又不會搶去鍋包肉原本肉香的效果。
除了調味,決定鍋包肉成敗的最關鍵步驟是淀粉糊,一塊形神兼備的鍋包肉,外殼必是淡白帶微焦的感覺,如何調制淀粉糊的稀稠度,考驗廚師對淀粉的精準把握。
在淀粉糊中加入膨松劑使產生多孔的海綿結構和酥脆口感,讓氣泡鍋包肉產生了相比傳統鍋包肉更加蓬松酥脆,一口酥到掉渣。
樸老五家的澆汁氣泡鍋包肉在端上餐桌的同時,在顧客面前將一壺糖醋汁澆在熱氣騰騰的鍋包肉上,讓氣泡鍋包肉吸收滿滿的糖醋汁,又帶來了不錯的視覺效果。
除了使用糖醋汁調味的老式鍋包肉,用番茄醬突出果香的新式鍋包肉也是消費者喜愛的鍋包肉流派之一,黃桃、藍莓、橙子、檸檬、百香果等酸酸甜甜的水果,都成為鍋包肉風味差異化創新的思路。
沈陽一家私房鍋包肉更是推出了“九宮格鍋包肉”,讓人一口氣品嘗原味、紅酒、蔓越莓、紅棗等9種不同口味的醬汁,創意十足。
肯德基去年也限定推出過一款“九珍果汁風味鍋包肉”,將九珍果汁這一經典飲品與鍋包肉結合,引發消費者打卡嘗鮮。
隨著鍋包肉在全國傳播越來越廣,更多跨菜系、跨品類的融合創新不斷涌現。例如將燒烤常用的孜然、茴香、八角等香料灑在鍋包肉上,做成燒烤鍋包肉;用川菜調味料和烹飪方式制作麻辣鮮香的川式鍋包肉......
近年來隨著旅游市場回暖,飲食文化也被大家密切關注,一種美食帶火一座城市的情況時有發生,帶動相關產業迎來新一輪增長和升級。在供應端鍋包肉并非一個全新的新產品,很多年前就有企業在做了,但是這兩年在文旅賦能的風口下,更多企業嘗試探索鍋包肉賽道。
惠發食品的鍋包肉將豬里脊切成3-4mm的薄片,里脊纖維明顯,鮮嫩不柴;再腌制裹粉,經二段油炸后速凍;門店操作時無需解凍,搭配糖醋汁180-190℃油炸3分鐘即可出品,方便快捷,還原度高。
益客食品的鍋包肉則使用益客全產業鏈自繁自養雞胸肉原料,經過冷卻排酸12小時,使肉質更鮮嫩多汁;無需解凍,在150-170℃油溫中炸制3-4分鐘,就能做出一份口感外酥里嫩,聞之異香撲鼻的鍋包肉。
鍋包肉作為東北飲食文化的代表,其技藝傳承與創新不僅是對非遺活態保護的實踐,更是推動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邁向“百億龍頭、千億集群”目標的關鍵探索。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