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慶中秋假期以來,沈城餐飲市場消費熱潮不減。記者了解到,在餐飲消費群體中,青年一代,特別是90后、00后已崛起成為新消費主力,其新穎、時尚的消費新習慣,助推沈城餐飲市場呈現出諸多新變化。
推動“餐+飲”消費“新”模式
點好一桌豐盛美食的同時,不滿足于飯店提供的酒水飲料,還要額外點一份奶茶外賣,這是如今很多沈城青年人就餐新習慣。“餐+飲”的消費新習慣,帶熱了沈城茶飲市場銷售。今年“十一”期間,沈城各大茶飲品牌門店,在就餐高峰期的銷售量增長顯著,眾多茶飲品牌借助節假日就餐消費的熱潮,通過花樣促銷活動、線上合作等方式迎戰銷售高峰。
與此同時,很多餐飲企業也感知到了青年人的這一消費新習慣,嘗試打造餐、飲分開的營銷模式。例如一家知名連鎖火鍋店創辦了自己的茶飲品牌,將奶茶坊開在火鍋店“隔壁”,滿足青年人消費需求。自創特色茶飲品牌成為很多餐企如今提高市場競爭力,吸引青年消費者的重要手段。在青年人推動下,“餐+飲”模式成為餐飲市場新潮流。
更愛“美食+”多元化就餐“新”場景
10月16日晚餐時段,青年大街沿線某大型商場內,一家上個月新開張的燒烤店桌桌爆滿,門外等位的青年人排著長隊。店內整體裝修風格還原上世紀90年代室外大排檔的感覺,墻上的老海報,老式游戲機、做舊的搪瓷缸、地桌爐等,營造出懷舊的用餐氛圍。“我很喜歡在這里用餐,好像兒時和老爸在街邊擼串的場景,感覺很親切。”一位正在等位的青年人對記者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如今青年人消費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他們在餐飲消費中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菜品, ,新青年推動餐飲市場“新”消費)更注重餐廳所營造的消費場景和文化氛圍,傾向于在餐飲消費過程中尋求歸屬感、交流與互動。消費場景這一看似隱形的定位因素,實則在青年人的餐飲消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各大餐飲企業紛紛投其所好,深入了解青年消費群體的生活方式和品位偏好,通過精準品牌設計和場景多元化體驗,打造青年消費者喜愛的餐飲新空間。
“情緒消費”成餐飲消費“新”名詞
先買一份稻香村糕餅,再到“中街冰點”買炸肉串和老面包,隨后到官局子胡同點碗鴨血粉絲……這是“95后”劉小愛的“中街美食之旅”。在外地工作的她,每次節假日回沈,都會約上好友去中街打卡美食。每一份餐食都滿是回憶的味道,品嘗后讓她感到身體充滿了正能量,這也是美食提供給她的情緒價值。
如今有很多和劉小愛一樣的青年消費者,希望通過餐飲體驗來獲取更多的情感滿足。無論是家庭聚餐的溫暖氛圍,還是好友小聚的輕松愉悅,情緒消費加入青年人餐飲消費需求清單。
這一新趨勢為各大餐企提出新要求,在提供優質菜品的同時,深入挖掘打造美食所承載的情感價值,推出各類創新餐飲產品,來喚醒青年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從而推動餐飲品牌對就餐服務、環境以及內容化表達的全面升級。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
轉自:沈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