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由中國烹飪協會主辦,以“中餐出海·味傳全球”為主題的餐飲業國際市場戰略發展論壇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成功舉辦。本次論壇匯聚政企學界權威力量,圍繞中餐出海的政策支撐、國際機遇、實戰難題與創新路徑展開深度交流,為中餐全球化發展搭建起高效對話與資源對接平臺。論壇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餐飲品牌創始人、行業協會代表、供應鏈企業、專家等數百人參與。
當前,中餐出海已從單點探索邁入規模化推進,但標準不統一、本地化適配難、供應鏈卡脖子、風險防控不足等問題仍制約發展。本次論壇的舉辦,旨在搭建“問題共解、資源共享、機遇共抓”的橋梁:一方面通過政策端與國際端的視角,明確中餐出海的合規底線與全球機遇;另一方面依托實戰案例與對話研討,為企業提供可落地的運營路徑,助力中餐文化與產業雙重輸出。
黃國梁在致辭中表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餐飲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中餐出海不是簡單的經營選擇和風味輸出,而是伴隨文化傳播和文明交流而日益興起的必然趨勢。能否順勢而為、揚帆出海,關乎當前國內餐飲企業的自身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關系文化傳承和國家形象。這既是經濟增長的創新引擎,更是文化傳播的溫柔力量。只要堅持質量第一、強化標準引領,中餐完全有能力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實現經濟效益與文化影響力的雙贏。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楊柳在講話中指出,中餐出海不僅是餐飲企業的發展選擇,更是中國文化軟實力輸出的重要載體。本次論壇的價值,不僅在于為當下中餐出海提供解決方案,更在于凝聚行業“協同出海”的共識,通過協會、企業、機構的聯動,構建中餐出海生態鏈,讓更多中餐品牌有能力、有信心走向全球。
論壇期間,政企學界嘉賓圍繞中餐出海核心議題形成深度共識:在基礎保障層面,“標準、品牌、質量”被明確為出海基石,需通過合規化建設與品質管控筑牢產業根基;在國際機遇層面,全球中餐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歐洲、東南亞、北美等區域各有差異化潛力,企業需結合自身品類特性精準布局;在實戰路徑層面,供應鏈建設需聚焦細分賽道,營銷創新需融入文化賦能,運營管理需平衡標準化與本地化,同時需警惕合規風險與運營誤區。
分別以“區域機遇與文化融合”“品類創新與運營實戰”為主題的兩場對話論壇進一步聚焦落地實踐,通過多區域市場經驗分享,為廣大企業了提供因地制宜的拓展策略,強調了文化適配對打破華人圈層、進入主流市場的關鍵作用。結合快餐、茶飲、正餐、火鍋等不同品類特性,提煉出品類選品、標準化落地、輕資產擴張的差異化路徑,為不同賽道企業提供了參考。同時,來自美國、西班牙、愛爾蘭、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商務機構、社會組織表達了的引入優質中餐品牌合作發展的強烈意愿。
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為中餐出海產業注入新動能:一方面為企業明晰了發展方向,降低試錯成本;另一方面推動資源對接,促進供應鏈、品牌、渠道的跨國協同。隨著全球對中餐的認知度與接受度不斷提升,論壇所傳遞的戰略思路與實戰經驗,將助力中餐企業突破增長瓶頸,加速“中國味道”香飄全球,為文化自信與產業升級貢獻餐飲力量。
來源:食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