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近日阿壩州壤塘縣宗科鄉加斯滿村里旋耕機作業聲轟鳴,群眾以戶為單位在田地里熱火朝天的翻地播種。“我們家今年準備種4畝的油菜,其他的就種一些青稞、土豆。”該村村民柔巴正帶著妻子和姐姐在田里忙碌著。
柔巴告訴記者,他家以前主要種植青稞、土豆等農作物,產量不是很高就夠一家人自用,2017年他看著鄰居們在鄉政府的動員下種起了油菜,產量高還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于是帶著家人種起了油菜。
近年來,壤塘縣立足于當地生態、氣候、土壤和耕作條件,積極推動高原雙低油菜產業發展。油菜品種優中選優,逐漸形成了以“川油36”甘藍型雜交雙低油菜種統供全縣雙低油菜生產區的良好格局。以“良種統供、農資統配、技術統訓、以獎代補、保價回收”舉措為手段,雙低油菜種植常年播種面積由起初的幾十畝、上百畝,逐步擴大到現在的近4000畝。區域主要覆蓋蒲西、宗科、石里、吾依四個鄉鎮,并逐漸向崗木達、茸木達擴展,平均畝產量穩定達到240斤以上。
“以前,我們不會種,每次撒下去就不管,當時產量只有200余斤,2018年科農局的下來到到地里面手把手的教我們怎么種,產量一下就達到了300余斤。”壤塘縣屬于半農半牧縣,群眾雖然有一定的種植業歷史,但面對油菜種植還是經驗不足。該縣為提高群眾的種植技術派遣農技員到田間地頭手把手進行指導,幾年下來群眾從油菜的播種、育苗到收割積累了不少經驗,讓油菜產量不斷提高。“去年我家光是種油菜就掙了3000余元。”柔巴談到自家因為種植油菜增收時笑容滿面。柔巴還告訴記者科學種植油菜后妻子和姐姐從以往每年6000余元的收入提高到了10000余元,油菜已成為他們家的重要作物。
近年來,壤塘縣依托縣糧油收儲公司、壤巴拉慧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正逐步形成產供銷產業鏈,農戶不僅不用擔心油菜的銷量問題,每畝收益還能達702元以上。
3月14日,壤塘縣科農局將4000斤油菜種子免費送到群眾手中,還為每畝油菜配備了復合肥40斤及強力硼400克,壤巴拉大地拉開春耕備耕的序幕。
據悉,為進一步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壤塘縣依托州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鏈,正積極開發集“油園、花園、蜜園、菜園、草園”功能與一體的壤巴拉高原雙低油菜產業園區,促進旅游業、養殖業、蜂產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助力打造“川甘青結合部區域農業強縣”。來源:中新網四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