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糧食出口國限制大米、小麥等農產品出口。對此,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寶權在1日舉行的重慶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重慶進口糧食量少、糧食儲備充裕。目前重慶市各類庫存可滿足全市居民口糧10個月以上的消費。
趙寶權表示,2019年,重慶全市直接進口糧食1.5萬噸,主要為長粒米、中短粒米、小麥,用于調劑市場品種余缺,豐富市民多樣化消費需求。進口大米、小麥的消費只占重慶市內市場消費的2.5‰(千分之二點五),
目前,重慶市完成了儲備糧增儲任務,已建立了中央、市級、區縣級三級政府儲備體系,除政府儲備以外,還有數量充足的企業商業庫存等,重慶市各類庫存可滿足全市居民口糧10個月以上的消費。同時,建立了可滿足15天市場供應量的成品糧油儲備。
據趙寶權介紹,目前,重慶全市共建立了糧食應急供應網點1039個,糧食應急加工企業86家,糧食應急配送中心81個,糧食應急儲運企業63家,主食加工企業15家。全年糧食應急處理能力約210萬噸,油脂應急處理能力175萬噸。
據了解,3月10日,重慶市內糧食應急加工企業就已經復工復產。其中,重慶市儲備糧公司、紅蜻蜓食用油、可可香米業、龍泉面粉等大型應急企業從1月26日(大年初二)就恢復生產,有效保障了重慶全市糧油商品供給;重百、永輝、家樂福、華潤萬家、麥德龍等重點商超在市場供應中發揮了重要終端作用。
趙寶權提醒,大米是有生命力和保存周期的,在重慶潮濕、炎熱的環境下,家庭儲糧條件不如成品糧低溫庫,極易生蟲、變質,反而影響口感。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