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疫情爆發,對食品行業的發展帶來很大壓力,同樣對品牌與品類格局產生很大影響,許多表現的市場品類得以涌現:
一、滿足基本生活的產品:方便食品、罐頭、冷凍食品、糧油等。
二、家庭餐飲周邊產品及參與性產品:火鍋蘸料、火鍋底料、酵母等。
三、功能性或有功能聯想的產品:芝士、維生素產品和乳酸菌飲料等。
四、打發無趣時光的休閑食品:豆干、辣條等。
和這些品類相比,自熱食品的表現尤其亮眼。據淘寶數據,2020年1月20日至2月2日期間,自熱食品在熱銷產品中排名第二。
具體品類上,自熱米飯的銷售同比增長高達257.09%,超過方便面的平均133.34%的增長。
除了銷量增長,各大傳統線下餐飲龍頭紛紛入局,不少互聯網巨頭加持,整個賽道熱鬧非凡。自熱食品“疫”外爆發,有幾個問題值得關注。
自熱食品為什么會爆發?
疫情加速了自熱食品爆發,但如果沒有突發疫情,自熱食品仍將會迎來高速發展期,這是食品行業重構的突出成果。
一,消費重構:消費主流群體年輕化,我國95后人數高達2.5億;
二,產品重構:好產品等于好看+好吃+好玩,產品成了場景的解決方案,而不單純是一種物質需求。
三,渠道重構:近些年,線上線下一體化越來越明顯,全渠道布局成為關鍵;
四,營銷傳播重構:原點用戶+社群營銷+新傳播成為新的主流傳播形式。
上述重構,為企業與經銷商帶來了品類格局和品牌格局的重構機遇,自熱食品就是這樣的一種成果表現。
自熱食品品類能否從爆發到長銷?
自熱食品是有根的產品,疫情時期的特殊消費環境成為自熱食品發展的加速器:
早前,自熱食品主要為軍用,以自熱米飯為主,長時間內并沒有大范圍流入市場;
2015,年自熱火鍋開始萌芽;
2016年,自熱火鍋興起,部分簡易版的“方便火鍋”開始在微商渠道中流行,但并未出現品牌;
2017年,自熱食品迎來高速發展期,“莫小仙”、“大龍燚”等50多個品牌進入市場,并以線上渠道為主,淘系平臺(天貓、淘寶)甚至為其增設即食火鍋類目;
2020年,自熱食品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更多品牌加入,線上線下布局展開,品類更加豐富。
自熱食品的品類空間有多大?
2019年,以自熱火鍋為核心的自熱食品的整體銷量規模有幾十億,未來,能否實現向上百億、甚千億市場規模的跨越?我們可以展望一下自熱食品正在凸顯的增長點:
1、賽道拓寬,品類擴容:萬物皆可自熱——從自熱火鍋到自熱食品;
2、口味延伸,特產:大部分自熱食品以“正宗蜀味”為賣點居多,更多地方特色小吃即將崛起,如蘭州拉面、廣州煲仔飯等;
3、渠道拓寬:線上、商超、便利店、特殊通路,以及社會化分銷渠道都是自熱食品的主戰場;
4、市場下沉:三四線城市擁有消費機會。
由此可見,自熱食品正從一個特色品類向一個大品類擴展,未來品類空間值得期待。來源:新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