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調味品中,消費者選擇了雞精,是因為雞精有以下特性:原料上來說他是雞肉與雞蛋復合產生,既有雞的鮮味又有雞的香味;其化學成分上將是核甘酸與谷氨酸鈉復合,鮮度相乘,實現增鮮調味二合一;鮮度與味精相比是味精的1.5-2倍,是營養成分更高的健康食品,這些優點使得雞精廣受歡迎。
近幾年我國雞精(雞粉)行業產量快速增長,從2014年的22.55萬噸增長到了2019年的43.42萬噸。
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雞精行業市場需求前景及投資趨勢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雞精(雞粉)行業需求量約43.14萬噸,雞精(雞粉)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44.95億元。
雞粉、雞精產品是以雞肉、雞骨架等原材料為基礎,采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利用酶工程手段提取出富含多種氨基酸、多肽及呈味單核苷酸等動物提取物后,經一系列高新技術手段加工制作而成的,該產品是傳統調味品味精的升級產品,集鮮、香和營養于一體,適用于腌肉、炒菜、炆煮肉類、火鍋放湯及粥品等用途。
影響雞精(雞粉)定價的內部因素是指雞精(雞粉)企業在定價時自己有能力控制的因素,如成本和費用、檔次、原料、工藝、人力資源、經營水平等。
2014年,我國雞精價格為9560元/噸,2018年,我國雞精價格為9560元/噸,整體呈現波動態勢。
受雞精產品、配方等因素的影響,國外雞精產品價格不一,韓國大喜大雞精900g價格在28元左右,價格略低于我國市場上同類產品。白蘭氏雞精價格則售價較高。
目前,雞精、雞粉市場正處于市場快速成長階段,我國以生產雞精、雞粉為主的企業共計10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不足200家,行業的發展已逐步進入成熟階段,由單純的企業數量擴張轉向結構優化,向規模化、集中化、化方向發展。
各種質量、各種標準的雞精很多——雖然雞精的進入門檻低,但是控制品質,執行嚴格的標準卻十分困難。在成都市場,有終端鋪貨的雞精品牌多大數十種,雞精市場品牌繁雜,良莠不齊。
2017-2018年我國部分企業雞精雞粉業務收入統計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對食品風味化的要求越來越高, 烹飪上已不局限于鹽、糖、醬、醋、姜、蔥、蒜等傳統調味原料。近些年來, 各種復合型調味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消費趨勢和品位也越來越高。
由于雞精鮮度、滋味遠遠超過前幾代調味品,吃過后的人往往都會成為回頭客, 次雞精不斷被消費者認同, 銷量逐年上升。可見,雞精是一個成熟而又具有相當大潛力的消費需求市場。
我國地域寬廣、民族較多,人們的飲食習慣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餐飲品種及風味需求也存在著一定差異。雖然雞精的主要生產企業集中在四川和重慶地區,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區域間人員流動的增多,消費者飲食口味的多樣化,各地群眾對雞精接受程度越來越廣泛,雞精逐漸受到各地消費者的喜愛。來源:糧油調味品招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