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我國調味品市場的終端需求主要來源于食品制造業、家庭消費(零售)和餐飲業三個方面。其中,刺激終端需求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餐飲業的持續發展所帶來的對于調味品需求的激增。目前我國調味品消費結構中,餐飲占比位列榜首達到40%。
此外,由于餐飲行業對于調味品的人均使用量遠大于家庭消費(在外用餐的人均調味品攝入量約是家庭烹飪的1.6倍)以及餐飲行業對于調味品的粘性更高(以追求味道的穩定),因此餐飲渠道相較家庭消費對調味品行業來說可能更為重要。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調味品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及發展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目前,在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之上(所帶來的城鎮化率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繼續上漲),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口結構的變遷,導致飲食習慣有所改變,居民外出就餐頻率增加(包括外賣在內)。因此,餐飲行業的自然增長成為了打開調味品行業空間的推手。2018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餐飲收入達42715.85億元,同比增長9.47%,近五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1.28%。2017年我國中式餐飲營業收入達3192億元,預計未來五年中式餐飲市場規模仍有大個位數增長。
家庭消費方面,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長使得人們對飲食的要求不斷提升,調味品使用量明顯增長。此處結合歐睿發布的2012年調味品零售額693.61億元及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年度調味品消費支出76.10元,估算當年農村居民人均年度調味品消費支出不足城鎮居民的三分之一,直接反應出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調味品消費的相關性。此外,由于城市生活節奏加快,不斷擠壓居民家庭烹飪時間,因此消費者對于復合調味品的需求增長也是促使調味品消費量持續走高的部分原因。
一定通貨膨脹率下,調味品價格上漲具有周期性,通常成本端的壓力會迫使企業進行直接提價。而良性的經濟增長,也帶來明顯的消費升級趨勢,產品的結構性調整同樣能夠帶來價格上升,使得調味品行業的零售價格增速高于同期物價指數變動幅度(個別年份除外)。2019年我國調味品行業平均零售價格為19.4元/千克,近五年復合增長率達3.51%。
從調味品近年來的價格走勢不難看出,直接材料在2016-17年經歷了一波大幅上漲。2016年,白糖價格同比上漲13.22%,豆粕價格同比上漲7.78%,玻璃/塑料價格指數分別同比上漲13.52%/4.33%。2017年,白糖價格繼續上漲12.90%,玻璃/塑料價格指數上漲17.16%/12.38%,瓦楞紙價格大幅上漲52%。
基于我國居民飲食習慣正在發生變化(尤其是年輕人),考慮價格及其他因素的自然上漲,預計未來五年調味品零售額年復合增速大約為7.08%。以家庭消費占調味品行業總規模32%的比例估算,預計至2023年調味品行業總規模將突破5000億大關。
此外,在家庭消費中,城鎮化率不斷提升是促使調味品行業空間持續性擴大的另外一個因素。步入21世紀以來,我國城鎮化率由本世紀初的51.27%提升到59.58%,城鎮人口年復合增長率達2.67%。我國社科院對于城鎮化率給出的預計是在2030年達到70%,年復合增速為1.36%,在未來人口總數保持不變的前提之下,預計至2030年城鎮人口將達9.78億人。來源:產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