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宅”,很多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也有很多依賴線下人流的行業受到了較大影響;由于“宅”,人們在家下廚吃飯的頻率變大,對日常食品的選擇也出現了偏好。近日,有記者走訪了位于北京通州的幾家連鎖超市,注意到在幾家超市售賣的食品當中,有些食品的銷量和受歡迎程度均有相似。
在位于一家靠近居民區的大型連鎖超市中,記者注意到進入超市的人流量明顯比之前增多了。雖然多數貨架都有逗留選購商品的消費者,但是整體來看,速凍食品、方便食品以及米面等食品相關貨架,人氣明顯要比其他區域的來得高。
“現在多數餐館人流量也不算多,大家現在外邊吃飯的次數還是少,點個外賣要到小區門口取,買些速凍食品實在很方便,儲存方便,方便下廚,吃起來還健康。”一位速凍食品專柜的超市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現在速凍餃子、餛飩賣的都非常好,銷量在整個超市的食品品類中都算高的。
記者觀察到,在大多數超市選購食品消費者購物車中,速凍類食品和方便食品等占比居多。一位排隊結賬的中年女士和記者說道,“近段時間我每個星期都會固定的來超市購買食品,有幾大類是比較固定的,速凍類、方便面。像米面這種吃得差不多了,隔一段時間也得來買,近買的比較勤,在家下廚次數多。”
除了線下的超市,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注意到,有些速凍食品的旗艦店,其銷量排名前五的食品中,其中幾種是顯示無貨的。有些方便面品牌,同樣在多個旗艦店中,有幾種顯示無貨。
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疫情期間整個國內的食品行業,大體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休閑陣營”,一個是“剛需陣營”。在剛需陣營這一方面,受到了消費升級、生活必須、和疫情影響這三方面的推動,有很多產品進入了爆發期。如速凍和方便食品相關品類、米面等,這段期間銷量都得到了增加。
“這次疫情期間讓很多產品和品牌進入了一個爆量的階段,但是隨著疫情的好轉,整個國內的食品產業趨向于均衡,也就是說疫情期間爆量的品類也慢慢趨于正常化。”朱丹蓬表示,從整個產業端結合消費端去看,很多產品和品類,在整個疫情的影響推動之下,在消費者的認知當中有了一個新的突破。
“有一些消費者可能之前幾年沒有吃方便面,但這次疫情之下對方便面的消費有了新的認知,他們可能會發現現在的方便面和之前的有不同之處,比如有些食品在向健康化和營養化發展,那么疫情結束之后像這類食品企業還是會有消費延展性。”朱丹蓬進一步對記者舉例表述。
“疫情期間家庭內就餐頻次提高,水餃面點等作為家庭備餐的作用凸顯,速凍食品需求量上升。”太平洋證券研報分析認為。
據電商大數據服務機構統計,2020年疫情期間(1月24日-2月20日)水餃、餛飩天貓總銷量和銷售額為27萬件和1245萬元,而2019年分別為15萬件和49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78%和150%。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記者表示,疫情的確創造了更多對于快速食品的需求,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如果企業大規模擴產又可能遇到產能與需求周期錯配的問題,所以對于投資者來說只有消息面下的短期機會。來源:證券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