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南京市民老張在某大型超市買菜,肋排49.75元/斤,帶皮去骨后腿肉24.5元/斤。“好像比之前便宜了一點,不過五花還是蠻貴的,準備買點排骨回家燉湯喝。”
根據江蘇省發改委通報,4月17日,江蘇生豬平均出場價格為每50公斤1691元,已連續兩個月下跌,比年初下跌了4.2%。與此同時,全省白條肉批發價已經連續九周回落,豬肉及相關替代品零售價格普遍下降。
不過,豬肉價格降了,但這輪“豬周期”可能還沒結束。申萬宏源(000166,股吧)證券認為,2月下旬以來生豬價格震蕩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是疫情和較高的肉價水平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豬肉消費;二是中央儲備凍豬肉投放持續加碼,豬肉供給量好于生豬出欄量。
由于規模化養殖企業從去年三季度開始產能恢復舉措,尚未到大規模“產出”時點,申萬宏源預計,2020年下半年生豬供給或有所增加,但依然難以滿足正常需求,供求缺口存續時間恐將拉長。天風證券也認為,預計二、三季度整個行業生豬供給依然緊張。
“豬周期”是指生豬生產和豬肉銷售過程中的價格周期性波動。在豬肉價格景氣時,養殖戶為了追逐利潤,增加能繁母豬和生豬供給,造成豬價下跌,養殖戶減少供給,豬價重新上漲。一輪完整的豬周期通常歷時3-4年,同時在一年之內受節假日和氣候影響呈現出小周期波動。
從2016年以來,我國大約經歷了四輪“豬周期”,近一輪大致開始于2018年年中,恒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認為,根據2年左右的上升周期及本輪周期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過快下滑,本輪“豬周期”可能要到2020年下半年才能迎來價格向下拐點。來源:和訊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