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4月29日,南方小麥交易市場2019年產南粳46拍出1.70+元/斤的驚爆價,一時間稻米圈輿情嘩然,是江蘇稻谷市場失控還是背后有其他原因?各種猜測不斷,甚至有人預測第二季度粳稻尤其是優質粳稻會出現大漲?!果真如此嗎?
短期北方粳稻無法南下,造成江蘇稻谷供應壓力
為了緩解南方稻谷市場區域性糧源緊張現象,國家將中晚稻拍賣較往年提前了一個多月,4月17日開始重啟中晚稻銷售。雖然托市粳稻谷庫存有大幾千萬噸,超過一年的粳稻消費量。但庫存分布極不均衡,以黑龍江為龍頭的北方市場庫存占90%以上,以江蘇為龍頭的南方粳稻市場不到10%。今年短期內北方粳稻谷無法大量南下支援原糧緊缺的南方市場,緩解江蘇地區的粳稻谷原糧供應壓力,就要靠利用好南方區域(江蘇、安徽)內的庫存實施精準調控。
同時,由于不同平臺各類性質的糧食交易價格不斷創出新高,于是,“可能有人操控價格”等猜測紛紛出現。
“優質優價”起到一定的作用
粳稻谷拍出1.70+元/斤的成交價出乎市場的意料,仔細一了解卻又在情理之中。新稻谷嚴重稀缺導致價格繼續小幅上漲,普通品種新稻谷主流出庫價又從1.45元/斤逐步上漲超過1.50元/斤;南粳系列新稻谷主流出庫價從1.50元/斤逐步上漲超過1.55元/斤。成交價為1.70+元/斤的南粳46成為稻米圈的網紅,背后的故事只有從“蘇米”品牌開始講才能說清楚。但究其原因也并非一句“優質優價”就能說清楚的。
江蘇新稻庫存減少,引發價格快速上漲
2019年新糧上市以后,江蘇地區粳稻谷市場收購價格與其他地區相比。大量糧源外流,一部分流向北方,一部分沿長江向上,主要進入當地儲備庫存。同時由于江蘇粳米性價比 高,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大米出貨數量同比增加較多。根據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收購進度監測,粳稻收購進度大幅高于北方市場,在庫存沒有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反映糧源流出較快。節后,疫情期間江蘇地區米企開工又較早,大量糧源又無意中承擔的保供任務,使得江蘇地區新稻谷庫存進一步減少,突發的大米潮成為江蘇地區稻谷快速上漲的導火索。
南粳46等品牌并非市場主流價格
因為這類性質糧食占市場比重太低,不斷創出超高的成交價格除了有“帶風向”作用,絕非目前市場主流價格。
蘇皖地區托市新稻持續入市,拉低價格不無可能
目前江蘇部分縣市級儲備稻谷陸續輪出進入市場,但規模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五月中旬以后除了縣市級儲備,省級儲備部分也可以輪出進入市場了,蘇皖地區托市新稻谷增加入市以后(預計在5月中旬),江蘇新稻谷市場價格將逐步穩定,并有可能緩緩回調。
目前正值地方儲備稻谷輪出高峰期,同時,政策性稻谷大規模拍賣已進入第三周,4月底流入市場的政策性稻谷同比將增加200多萬噸,以其為原料加工的大米本周也將陸續進入市場,稻米市場供應大幅改善。
而受疫情影響,今年餐飲和旅游業受到重創,大米需求同比將有所下降。所以,種種跡象表明,第二季度粳稻的“逆天價格”應該不會出現,反而因供大于求,二季度中后期逐漸走弱的可能更大!來源:中 華糧網、水稻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