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廣東源信、廣東恒源、汕頭和輝等收蛙商均對牛蛙收購價格做了調整,均上調至6元/斤。
據悉,4月底國內就曾掀起一波牛蛙漲價潮,各收蛙商將工廠價當時定至7元/斤,比當前高出1元/斤,但往后逐步回落,時至5月中旬,各收蛙商再度上調價格,給牛蛙行業(yè)釋放了積極的信號。
有業(yè)者介紹,因為4月底曾有一波冷空氣南下,牛蛙病害減少,因此養(yǎng)殖戶惜售。隨著當時臨近五一,收蛙商看好五一行情,便提高收購價以加大庫存,因此養(yǎng)殖戶積極出蛙。五一過后,市場消費出現下滑,部分收蛙商的庫存未能按照預期消化,所以收購意愿下降,蛙價逐步回落。
現階段,國內主產區(qū)都較為缺蛙,再加上近段時間蛙價回落,養(yǎng)殖戶出蛙意愿不高,市場上的牛蛙流通量比較有限,隨著收蛙商庫存的消化,收購意愿回暖,從而采取了調價處理。此外,今年各地普遍投苗量少于往年,因此接下來國內牛蛙的養(yǎng)殖量將大幅削減,蛙價或許還有上漲的空間。
粵東地區(qū)
隨著澄海地區(qū)的出蛙接近尾聲,粵東地區(qū)當前規(guī)格蛙的存量已不到10%,同樣,大部分蛙在4月底6~7元/斤的好行情中積極出售,五一假期過后,市場消費下降,牛蛙的價格也出現了回落。
目前,澄海大多牛蛙養(yǎng)殖場已經重新投苗,而外圍地區(qū)海陸豐、梅州、河源等地,以小蛙居多,將計劃在7~8月上市,趕上屆時的好行情。
高溫天氣對于牛蛙也是一大挑戰(zhàn),據養(yǎng)殖戶反映,不少小蛙遭受歪頭病的侵擾,此外肝膽問題、爛皮等現象也較為常見。只有順利度過高溫季,才能趕上接下來回暖的行情。
廣西地區(qū)
廣西地區(qū),由于去年絕大多數養(yǎng)殖戶虧損,今年已經有部分福建養(yǎng)殖撤場棄養(yǎng),再加上上半年部分地區(qū)干旱而無法順利投苗,致使今年的投苗量明顯減少。
時至5月中旬,當地整體存量并不多,4~9兩規(guī)格的牛蛙現金價格5元/斤,比4月底高峰時6.5~6.8元/斤低將近2元/斤。有業(yè)者認為,當前蛙價將開始逐步攀升,有望進一步上漲。
福建地區(qū)
4月底,福建地區(qū)牛蛙現金價一度達到為6.5元/斤,隨著出蛙量增大,蛙價逐漸下滑,而5月上旬甚至跌至4.5元/斤,降幅2元/斤。近幾天價格有所抬頭,現金價超5元/斤,相比4月的高峰仍有1元/斤的差距。
本來今年福建地區(qū)的牛蛙養(yǎng)殖量已經很少,再加上前段時間的出蛙高峰,現階段已經基本沒有存蛙。有業(yè)者介紹,所剩無幾的存蛙,目前由于天氣高溫的因素而病害較多,包括急性腸胃炎、白內障以及肝膽等問題。由于蛙價暫時回落,病蛙不得不提前上市,而健康蛙則計劃等6~7月蛙價回暖再出售。
江西地區(qū)
江西地區(qū),目前中蛙現金價格5.2~5.5元/斤,相比前段時間6~7元/斤,有超過1元/斤的下滑幅度。現階段,當地以蝌蚪和小蛙為主,而中蛙僅占2~3成,持有過冬蛙的養(yǎng)殖戶,則等到廣東、廣西地區(qū)將剩余蛙出完,再在下個月上市,以避開當下的出蛙擁堵。
同樣,高溫天氣造成病蛙現象較多,其中肝膽病、腹水較常見。養(yǎng)殖戶或者先疏一部分以降低密度,或者降病蛙出售,一次盡可能保留健康蛙靜待行情回暖。
海南地區(qū)
海南地區(qū),當前達到上市規(guī)格的牛蛙寥寥,大部分為蝌蚪或小蛙,本地的牛蛙供應主要來自于廣東粵東地區(qū)。過完5月,隨著僅剩的規(guī)格蛙出售完畢,當地將進一步進入“牛蛙荒”,預計7~8月,將有第1批新蛙上市,屆時行情看漲。
隨著各主產區(qū)的牛蛙越來越少,再加上消費旺季的到來,蛙價將會有進一步的突破,低迷多時,牛蛙很可能迎來翻身的機會,往后還會漲到10元/斤嗎?我們拭目以待。來源:水產養(yǎng)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