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以餐飲業為主要消費渠道的部分水產品,例如三文魚的銷售,逐漸回溫。只是相較于餐飲行業,三文魚新零售銷售板塊發展或將更加強勁。
1、價格下跌,產量增加,下半年預計出現供給過剩
從大范圍來看,自歐美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以來,三文魚的價格較疫情前下跌了30%,航空運輸“客改貨”成為普遍現象,也大大增加了物流難度。國外三文魚企業壓力頗大。
在此情況下,三文魚的產量仍在上升。根據SpareBankMarkets1分析師ThomasMyrholt的預測,2020年光是挪威三文魚的產量就將增加7-9%,且因為目前消費者需求低迷,2020年下半年或將出現供給過剩的情況。
2、危及改變習慣,三文魚新零售或成未來趨勢
受疫情的不可抗力的影響,在餐飲行業不得已“急剎車”時,新零售銷售及家庭消費開始上升。
相對于國外三文魚行業的困境,國內的三文魚生產商在面對成本增加、價格下降等負面市場陣痛時,表現得則更加靈活,為解決三文魚困境給出了“答案”。
國內三文魚行業的消費量雖然大部分都是依靠酒店餐飲,但是隨著早前新零售電商和物流行業的崛起,三文魚行業早已轉變發展模式,將一部分銷售重心轉移到新零售電商版塊。此次疫情,更是給三文魚新零售行業帶來了機遇。
在當前形勢下,比起外出就餐,消費者們顯然更傾向于居家鉆研廚藝,因此,輕包裝、易烹飪或者開袋即食的三文魚產品無疑更能博得消費者的青睞。
以盒馬鮮生、蘇鮮生等大型商超電商為首的新零售平臺,早已蓄勢待發,利用自身成熟的水產供應鏈,充足供應冰鮮水產品和養殖魚類,同時保證水產品的可追溯,滿足市民餐桌需求。
除此之外,伴隨著物流行業的積極復工,消費者們只要在生鮮APP上點下訂單,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特色鮮味。
至于暫時的供給過剩也不必太過擔憂,就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餐飲業已經慢慢“踩起油門”,準備強勢回歸,并不會讓市場等待太久。
等到餐飲業回歸后,消費者的需求也會逐步上升,到時生產商有充足的供應應對需求,也不會造成價格的大幅度波動,引發不必要的銷售動蕩。
改革從未停止,創新仍不止步。三文魚產業看似發展平穩,實則仍存在諸多弊端,需要形成更加緊密的供應鏈和價值鏈。
危機只是暫時的,從危機中吸取的寶貴經驗便是的機遇。我們有理由相信,疫情結束后,三文魚需求將恢復強勁,而三文魚產業也會在此次危機中,獲得新的前進指南。來源:現代漁業先鋒/凍品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