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爛市崩盤?這里的魚卻賣到近40元/斤,是長江禁漁影響?長江十年禁捕拉開序幕,去年12月31日前,重慶市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完成漁民退捕;今年1月1日零時起,實行禁止生產性捕撈。
長江禁捕,市場上的淡水魚銷售如何?是否會影響市民吃魚?昨日,重慶晨報的記者對重慶市部分超市和農貿市場進行了走訪。
在南坪一社區超市,購買淡水魚的市民不多,與旁邊高昂的豬肉價格相比,淡水魚價格相對便宜。比如花鰱、鯽魚每斤賣價15元左右,鯉魚售價每斤在22元左右,黃臘丁售價每斤在17元左右。
而在渝北加州一集市,記者在活魚銷售區看到,淡水魚和海魚都有,淡水魚主要是草魚、鯽魚、鯉魚、鰱魚、黃臘丁等等,不過,這里不少淡水魚卻因“出身”不同,而身價比普通同類淡水魚高出不少。
比如標著三峽花鰱、稻田鯽魚的售價為38.8元一斤;來自長壽湖的有機花鰱魚“渝湖”,被稱為重慶市的水庫生態魚,每斤價格也在38.8元;武昌魚售價18元一斤,洪湖鯽魚售價35.8元一斤。
此外,還有一些小魚標明江河魚,比如手指長短的小河魚,清理干凈后的價格,每斤可賣到38元。
生態魚將成為搶手貨,價格飆漲
攤主告訴記者,現在長江禁捕,這些來自本地江河、池塘的生態魚就成為了香餑餑。
目前,重慶市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養殖池塘面積較大。以九龍坡區為例,該區共有5000畝長江“四大家魚”養殖池塘面積,其中西彭鎮團渡水產合作社養殖容量就達2000余畝。
不過,重慶市場上大量的淡水魚,還是主要來自湖北、湖南、江蘇、廣西等地區。
所以,未來發展生態養殖將是突破目前淡水魚產量,價格暴跌的瓶頸之路。
長江“禁漁10年”,會影響魚價上漲嗎?
日前,農業農村部在官網發布關于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范圍和時間的通告,宣布從2020年1月1日0時起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通告稱,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遲自2021年1月1日0時起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為豐富的河流之一,浩浩江水哺育著424種魚類,光特有魚類就有183種,是七大生物多樣性豐富河流之一。我的父親曾和我說過,他五六十年代坐長江輪時,可以隨處看到江豚,“衣食無憂”,吃得胖乎乎的就像小豬一樣。當時他不以此為意,因為江豚彼時還只是普通物種,和珍稀保護物種挨不上邊,但描述的情景還是引得我非常神往。當1992年我自己第1次在長江游玩時,也看到了江豚在船邊翻滾跳躍,雖然,只能看到零星的幾只了。但根據2018年長江淡水豚科考結果,如今長江中僅存的哺乳動物江豚,其種群數量僅為1012頭(2006年調查數據為1800頭)。
為什么會這樣?在過去幾十年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下,長江付出沉重的環境代價,在越來越嚴峻的形式下,越來越多的人涸澤而漁,開始采取“電毒炸”、“絕戶網”等非法作業方式竭澤而漁,終形成“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差的“無魚”等級。所以實現禁捕,讓長江休養生息,迫在眉睫。
但為什么一下子禁漁期要十年這么久?此前長江不是每年也設置過禁漁期,禁期為三個月嗎?專家解釋,以四大家魚為例,它們繁殖成長通常需要四年。禁漁期設置十年,才可以讓它們繁衍兩三代,這樣他們才會的數量才可以恢復,個體也能越變越大,也才能出優質的好魚。而以往三個月的禁漁期,生長的魚還不夠三天捕撈,7月1日開捕后,過去三個月的繁殖成果幾天內就被“絕戶網”打撈殆盡,魚類種群依然無法繁衍壯大。
還有一些人擔心,長江禁漁后,會不會導致我們很長一段時間里魚價會上漲?其實不用太在意禁漁對生活的影響,長江漁業資源年均捕撈產量不足10萬噸,僅占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0.15%,現在我們食用的魚類大多是人工養殖魚塘提供的。
今后吃不到普通的四大家魚,并非危言聳聽
但人工養殖魚類在經過多代繁衍后,不可避免會出現遺傳多樣性退化,需要補充優質的野生親魚改善種群,長江正是魚類的天然種質資源庫。如果我們再不保護好長江這個基因庫,反倒將來真的會連普通的四大家魚都吃不到了。
古語說: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竭澤而漁則無魚可漁,長江苦無魚久矣!其他的江河其實也面臨著類似的情況。比如錢塘江算是保護的比較好的河流了,但古諺語所說的“春潮迷霧出刀魚”,也是如今不大易見的情形。延長禁漁期,真是亡羊補牢的好對策。來源:水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