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9年,包頭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落地,加之農作物生長季農業氣象氣候環境整體較為適宜,全市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糧食播種面積穩定
2019年包頭市糧食播種面積為193.6千公頃,總產量為109.5萬噸,平均單位面積產量為5655公斤/公頃,與上年相比,糧食播種面積、總產量齊頭并進、同步增長,全市糧食生產實現“八連豐”,繼續保持穩定良好態勢。
據數據顯示,2019年包頭市糧食播種面積為193.6千公頃,同比增長1.3%。
分品種看,呈現出“兩增兩減”的態勢,全市傳統農業種植仍以玉米為主,玉米播種面積118.8千公頃,同比增長1.9%,玉米播種面積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60%以上。近兩年,玉米價格整體呈現穩中有漲態勢,種植效益較好,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有所提高,致使玉米種植面積穩中有增;其他谷物播種面積24.9千公頃,同比增長39.6%;小麥播種面積32.6千公頃,同比下降5.5%;馬鈴薯播種面積16.3千公頃,同比下降25.0%,主要原因是近年來馬鈴薯價格偏低且波動較大,銷售渠道狹窄,儲存成本高,種植效益低,農戶種植積極性不高。
總產量增長單產水平提高
2019年全市糧食總產量109.5萬噸,同比增長1.0%。
分品種看,呈現出“兩增兩減”的態勢。玉米產量92.3萬噸,同比增長9.5%,占糧食作物總產量的84.3%,呈現出玉米“一糧獨大”的局面;其他谷物產量4.2萬噸,同比增長34.2%;小麥產量7.0萬噸,同比下降37.1%;馬鈴薯產量5.4萬噸,同比下降43.9%。從2012年糧食總產量連續八年穩定在100萬噸以上,實現“八連豐”。
近年來,包頭市組織各類新技術試驗示范田面積達100多萬畝,引進新的高品質的種子,玉米“一穴雙株”種植,玉米套大豆種植,玉米、谷子全膜覆蓋壟膜溝植等農業新技術的應用帶動糧食生產能力提升。2019年全市糧食單位面積產量5655公斤/公頃,與上年基本持平,較2012年提高1200公斤/公頃。其中玉米“一穴雙株”種植技術有效增加畝株數和畝收獲穗數,提高了玉米生產能力,2019年全市玉米單位面積產量7770公斤/公頃,較上年增加540公斤/公頃,比上年增長7.5%。高粱單位面積產量6945公斤/公頃,較上年增加2895公斤/公頃,同比增長71.7%。
馬鈴薯生產逐年下降
據了解,從2006年以來,馬鈴薯逐漸成為包頭市農民在種植業中的主要收入來源,隨著農業結構調整和市場的影響,馬鈴薯生產逐漸向產業化、規模化、商品化方向發展。但近年來由于受價格下跌和滯銷影響,馬鈴薯產業發展遭遇瓶頸。
數據顯示,2006年包頭市馬鈴薯種植面積68.7千公頃,種植面積年份是2011年,為82.9千公頃,占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的37.2%,直到2014年馬鈴薯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50千公頃以上。從2015年開始到2019年連續5年下跌,2019年馬鈴薯種植面積下降到16.3千公頃,同比下降25.0%,占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的8.4%,面積較2011年減少66.6千公頃,占比較2011年下降28.8個百分點。來源:飼料行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