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記者逛了一圈北京的海鮮市場,發現人并不是太多,整個市場內冷冷清清,沒有了以往的生機活力。不過擺攤販賣的商戶明顯增加,很多人都將自家的存貨拿出來販賣。
本以為經歷了一場風雨過后,大閘蟹的行情會為此低迷,畢竟現在的餐飲企業開市情況還不是太良好,因此對水產品的需求量不是太高,但實際上大閘蟹的價格依舊非常“傲嬌”,問價后,老板表示40-45元,這樣的價格還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不過記者發現一個問題,這些大閘蟹多數已經不再活躍,感覺像是在家里打氧了很長時間,快要死去一樣。
我剛想買上一些,但婆婆制止了我,說:“這些螃蟹不能買,它們本該在春節期間賣出去,但因特殊情況的影響,因此只能放在增氧池內,這樣的話看似現在還活著,但實際上新鮮度已經大大降低。如果是養殖螃蟹的人或者懂行的消費者,都知道開春之后,螃蟹不是沒有肉就是沒有蟹黃,不是內部已經空了,就是腳已經斷了!
聽了婆婆的指點后我才若有所思的看了看這些螃蟹,發現還真的有一些已經斷了腳,同時它們的重量也不是太高,可能就是“空心”的緣故。也就是說,吃螃蟹需要看季節,需要看時間,并不是每個時候都能隨心所欲的吃上活螃蟹,目前黃金期已經過去,就算是那些蟹苗也都是空的,它們需要再成長大半年才能有肉有黃,吃了后才美味。
至于價格為何這么高,一方面,有很多像記者這樣不懂行的人會去購買,而經過了一場疫情過后,很多人在飲食上也有所挑剔,對水產品有著迫切的食用需求,總認為吃這些東西為,特別是在水生物被列為“白名單”中時,消費者對這些東西更是迫切的需求食用,因此商販也不會降價,再加上前期不少螃蟹已經死掉了,活下來的不多,市場量少,且為了止損,因此客商不愿意降價。
記者又看了旁邊的大蝦,一斤賣出了38元,其實從2月下旬的蝦價就出現了瘋狂上漲,因此它的賣價38元一斤,記者并不是太奇怪,尤其是在“白名單”過后,蝦價更是直接暴漲,白蝦一天漲了10元,市場對蝦的需求不斷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大蝦賣價也在提升。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地方都出現了大蝦難賣的情況,湖北、江蘇盱眙、山東日照等地方的滯銷很嚴重。如此來看,大蝦的消費需求還沒有達到往年的正常水平,只是比2月份要高出一些罷了!來源:海水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