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周即將邁入5月,跌了兩個多月的豬價是否要漲了?根據現階段的行情來看,豬價不僅未見抬頭跡象,黑吉遼多個地區已經出現跌破15元/斤,據說這也是2020年首次破“15”。
其實在3月份的時候就有不少“專家”預測4月會漲,眼瞅著4月就過去了,仍未見上漲跡象,首次“打臉”出現。隨著4月底開始消費的回暖以及養殖戶對低價的抵觸,按理說豬價應該會有所上漲,那到底是啥原因導致豬價“潰不成軍”呢?
1、消費增長不及預期
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不可小覷,盡管我國疫情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各行各業復工率增加,但明顯對豬肉的消費已經大不如前,即便是遇上學校開學、餐飲行業復工、五一前節假效應,面對高價的豬肉,老百姓購買欲望已經消散了很多。所謂“報復性消費”的理論,基本沒有可能,一定要關注整體的經濟形勢。
2、供應偏緊局面緩解
凍儲肉投放、進口肉增加、生豬產能逐漸恢復……都在預示著市場供應趨緊的局面正在緩解。國家投放儲備肉已有一段時間,由每周2萬噸的投放頻次減少到1萬噸,對豬價影響無可厚非。而且,我國生豬產能也在持續恢復階段。3月份我國能繁母豬實現了連續6個月的持續增長,仔豬出生量和生豬存欄量也實現了連續兩個月的恢復。今年進口肉數量增多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對國內豬價影響也不容小覷,畢竟是緩解了國內生豬供應緊張的一個途徑。
3、心理戰
屠企與養殖戶之間的博弈基本都是以屠企的勝利而收場。一方面,他們掌握豬價話語權,很多收豬人會根據屠企的價格表決定自己收購價,養豬人被動接受。另一方面,屠企在持續壓價,養殖戶就會出現大范圍恐慌性拋售現象,“賣跌不賣漲”現象普遍發生。而且非瘟的出現,也讓不少養豬戶嗅到了一絲危險的味道,因此不少人選擇了拋售。
雖說養殖戶對豬價沒有話語權,但是他們確實對豬市了解的人,看看他們對未來豬價是如何預測的:
本周豬友們的留言都比較理性,大部分都認為未來豬價不會有太大的漲跌波動。也很理性的評論出目前豬價已經是盈利水平了,做好管理,把豬養好,不虧本是大部分網友的心聲。行情寶測算外三元生豬自繁自養頭均盈利2195元/頭(注該測算已計入非瘟生物防控成本,不包括資金成本及因疫病導致的非正常死亡損失),比2019年盈利高峰的10月一周下降1017元/頭。育肥頭均利潤在835元/頭。所以,只要把豬養好、死亡率降低,養殖戶就不虧。
也有部分網友看跌豬價,比較悲觀的養殖戶認為豬價可能會跌到10元左右,甚至更低。但絕大多數都覺得豬價即便是下跌,也不會深跌。
當然,也有看漲五一豬價的。主要是從國外進口肉進入我國數量減少的當面考慮的。其實按照目前的市場供應情況,如果進口肉減少、我國實際生豬供應恢復較慢,加上節日效應,五一豬價有可能會上漲。來源: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