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肯德基、星巴克相繼宣布,在市場推出植物肉產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造肉”。在兩家餐飲巨頭宣布之后,“人造肉”板塊一度集體走強,相關企業漲幅甚至超過9%。打著“健康牌”強勢出道的“人造肉”在市場接受度如何?未來發展前景怎么樣?
這幾天,走進星巴克門店,新品廣告牌格外顯眼。星巴克推出的5款新品,分別是:青醬牛肉意面、經典千層面、美式酸辣醬大卷、新善肉越式風味沙拉和新善肉蘑菇谷物碗。聽名字似乎沒什么特別,但它們新在內涵。前三款含有植物牛肉,后兩款含有植物豬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造肉”,這是星巴克首次在推出“人造肉”產品,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嘗“鮮”。
顧客1:我點了一個牛肉的千層面、一個豬肉的谷物碗,還有一個三明治。
顧客2:我吃的是星巴克新上的仿牛肉的一份意大利面,像是千層面那種。
此前一天,肯德基已宣布在公測“植培黃金雞塊”,公測的原材料為“人造肉”,主要成分為大豆蛋白、小麥蛋白和豌豆蛋白。餐飲巨頭為什么此時紛紛推出“人造肉”產品?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表示:“人造肉這個產品類別之前就已經有很多的企業在考慮涉足,受到疫情影響之后,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講,它也急需復蘇,增加新的品類應該是它復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也有專家認為,疫情引發人們對動物作為病毒寄生宿主進而傳染人類的擔憂,“人造肉”作為肉類替代品的市場需求將不斷增加。對于“人造肉”的口感,有人覺得和真肉沒什么差別。
顧客1:千層面和谷物碗里的肉其實是肉醬,本身就是醬為主,肉作為一個口感的存在,比如牛肉的口感就比較硬,豬肉的口感就比較軟,但是從味道上來講沒有什么區別。
顧客2:我本身是一個吃素很多年的人,我覺得它的口感還是跟真的肉非常類似的。
也有人說,差那些一點肉的靈魂。有顧客說:“有肉味,但是不能強求。這個肉還是帶有一點植物、豆類制品制作的味道,總覺得差那么一點靈魂!
據悉,“人造肉”可以分為植物肉和培育肉兩大類,目前市場上成熟的制造技術是植物肉,以海外公司為代表。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人造肉”發展處于初級階段,但一些公司也瞄準了這個的市場。朱丹蓬說:“目前整個的人造肉還沒有完善的供應鏈和產業鏈。它現在基本上都是以引入、合作為主。除了這些的大企業,它有非常強的公信力做背書,我想其他企業如果在短時間內去做這一塊的話,的消費者不一定會馬上認同它。”
美國一家市場調查咨詢公司研究報告預計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場規模每年將以15%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而占肉類消費量的大約四分之一,鐘凱認為,“人造肉”在市場有較大的增長空間,但不會取代傳統肉類。來源:食品伙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