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山東省內蝦價不同地區走勢不一。濰坊地區蝦價較上周有所滑落,當地報價員表示今年該地區蝦價并不理想,40頭的規格對比去年同期差價達到15元左右/斤,目前走量也不大。
日照地區流通商則透露今天蝦價對比近期有所上漲,但他同時表示這種回漲是反常現象。由于“五一”大蝦價格被寄予厚望,但卻不如人意,部分養殖戶賣蝦意愿不高,也正因如此,該部分被滯留的大蝦在今天價格出現反漲,漲幅約在2元/斤。“大蝦漲價之后,養殖戶就開始惜售了,其實可以說是的瘋狂。”有業者表示到。
筆者以為,2020年開始,尤其是春節過后國內蝦價長期處于低迷狀態,直到華南地區缺蝦引起的漲價潮,但其實漲價時間只是短短的半個月,能真正“享受”到這次“福利”的養殖戶對比蝦農可以說是寥寥無幾。而疫情得到控制之后,餐飲業者期待的“報復性消費”也幾乎是空話。“疫情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國民消費水平的影響,在今年越往后或許越明顯。”有從業者認為消費是蝦價漲跌的因素。
目前山東地區工廠化養殖仍存有大量成品蝦貨源,同時部分車間新一輪投苗也已完成。另外,濱州新扣小棚數量開始增多,小棚標粗模式得到當地養殖戶認可。當地業者表示,近兩年扣棚連年遞增,即未來白蝦的競爭會更強,價格或許更加“平民化”。
今年,遼寧營口的工廠化養蝦計劃非常明確:年前完成投苗,瞄準“五一”市場。當地養殖戶早在年前就完成了投苗,已養殖3-4個月,達到了上市規格。往年這個時候正是對蝦市場“青黃不接”的缺貨階段,塘頭價較高。但今年情況缺有所不同,市場價格并沒有如預期一路上漲,反而出現下滑跡象,營口塘頭價35條僅有28元/斤,并維穩了一周。較低的市場價格打擊了養殖戶的信心,部分人選擇等價,部分人選擇出蝦養下一造。來源:水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