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重磅常態化活動,2025北京餐飲產業高質量發展會議5月29日在北京國際飯店圓滿舉辦。本屆會議以“尋路餐飲消費力”為主題,齊聚政府部門、餐飲領軍企業、行業專家及技能大師,共商首都餐飲產業提質升級路徑。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推動北京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國際美食之都行動方案》,助力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促進北京打造國際美食之都和首都餐飲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大會設置了多個不同維度的主旨演講環節,共探餐飲消費提振路徑,為餐飲企業轉型和提質增效提供指引。同時,活動現場還將啟動首都餐飲共建國際美食之都提質消費行動,通過常態化賦能機制、跨界資源整合及復合型人才培育三位一體系統工程,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可持續動能,加速構建“國際風范與京味文化共生”的餐飲生態圈層。此外,同步發布了北京餐飲專題報告,全面剖析當前北京餐飲業現狀與未來趨勢,助力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軌道加速邁進。
行業大咖問道當下
今年以來,餐飲行業在消費力重構的浪潮中步入深度轉型期。伴隨國民消費觀念的迭代升級,市場呈現出鮮明的“消費分級”特征,高端餐飲持續釋放圈層化消費勢能,而大眾賽道則圍繞性價比展開激烈角逐。消費者決策邏輯愈發理性,“質價比”成為消費力流動的新航標。面對新消費格局,行業同時承受著多維挑戰,創新路徑的探索已然成為釋放餐飲消費力的關鍵密鑰。
當消費市場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深耕,餐飲品牌如何通過產品創新錨定細分賽道?怎樣挖掘潛在的消費力?這些疑問同樣是行業參與者在消費力重構中尋找的破局之道。為此,本次大會精心策劃了四大主旨演講,匯聚企業、行業精英、學界專家以及權威媒體人,多維度、深層次地為北京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會上,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市場流通與消費研究室主任依紹華以“大力提振消費構建擴大內需體系”為主題進行了分享,為正處于模式重構期的餐飲企業厘清了從供給側提質到需求側挖潛的進階邏輯。百福控股CEO、弘毅投資董事總經理王小龍以“當前餐飲市場形勢及趨勢下的策略探討”為主題,為餐飲企業錨定“策略升維+運營精進”的雙輪驅動坐標,在消費分級與成本博弈的復雜生態中,開辟出兼顧短期破局與長期價值沉淀的戰略通道。烤匠麻辣烤魚創始人冷艷君解答了烤匠進入北京市場取得驚人成績背后的方法論。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京報移動傳媒副總經理、京報網總編輯趙昆分享了品牌如何掌握“用內容構建品牌護城河”的“媒體人”思維。
此外,大會還同步呈現了北京餐飲品牌主題美食展,聯動中餐、國際美食、產業鏈協同三大板塊多家餐飲企業,以沉浸式場景解碼行業圖譜。展區聚合便宜坊、仿膳、萃華樓等餐飲品牌通過技藝傳承與創意裂變重塑京味文化內核。據了解,該會議作為2025深藍媒體智庫年度論壇的主題論壇,由北京市商務局指導,北京烹飪協會與北京商報社聯合主辦。
就餐需求呈現多元化
在消費市場變革驅動下,餐飲業正經歷從“飽腹剛需”到“個性化多元體驗”的升級,企業既要以高質價比特色產品構筑產品力,又需通過主題場景、社交打卡等全感官體驗激活情感共鳴。此次發布的深藍智庫2025年度專題報告《尋找消費力》中,通過數據、行業解讀、對話餐飲等多形式、多維度對北京餐飲業進行深度剖析,記錄北京餐飲的發展趨勢。
注重質價比,消費者在意背后的產品價值成為今年行業明顯趨勢!秷蟾妗凤@示,餐飲消費市場經歷深刻變革,消費者價格敏感度持續提升與品質追求同步增強,驅動行業加速向以“質價比”為核心的競爭格局轉型。在餐飲消費者對品牌的傾向性方面,僅20.6%的消費者喜歡選擇大品牌、知名品牌的餐飲門店;27.4%偏好小眾、有特點、個性的餐飲門店;23.8%雖不追求品牌,但認為品牌代表質量,傾向連鎖餐飲品牌門店;占比的選項便是不在乎品牌,只要產品好就會選擇。
獵奇與嘗鮮消費目的顯著,情緒價值拉滿的餐飲服務更受歡迎!秷蟾妗分赋,餐飲消費需求正從“滿足口腹之欲”向“創造情感共鳴”深度躍遷。調查顯示,在消費者對新餐廳的傾向性上,29.6%的消費者只要價格合適,有新餐廳通常都會去嘗試;35.8%大概一半時候嘗鮮,一半時候選擇已消費過的餐廳;32.2%多數時候選已消費過的餐廳,有時嘗試新店;僅2.4%基本選已消費過的餐廳,很少嘗試新店。這表明消費者對新穎餐飲體驗有較高追求。
另外,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餐飲市場出現明顯的態勢。不同消費群體在飲食偏好、消費偏好、核心需求方面都呈現顯著的差異。例如年輕消費者的健康輕食需求激增,對“煙火氣”場景情有獨鐘,現炒現做、明檔廚房等模式成為新寵。而已婚已育的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適合家庭聚餐類的菜品,并聚焦對兒童用餐友好的餐廳。
首都餐飲共建國際美食之都提質消費行動啟動
為落實《推動北京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國際美食之都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會上正式啟動“首都餐飲共建國際美食之都提質消費行動”,通過常態化品牌活動升級、跨界資源賦能與技能人才培育三大維度,構建餐飲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生態。
行動中提到,作為行業常態化工作,將以“美食+文化”“美食+國際交流”為核心,全年舉辦中國京菜美食節、小吃美食節、“一帶一路”國際絲路美食節、火鍋美食節等特色節慶活動。活動中既會整合全聚德、東來順等老字號,還將邀請網紅與新派餐飲品牌,通過美食展會、文化體驗等形式,向全球推廣北京多元包容的飲食文化,打造“舌尖上的城市名片”。
為賦能行業“專精特新”發展,北京商報、深藍智庫還將聯合北京烹飪協會,搭建“餐飲+金融+科技+文旅”跨界資源平臺,通過行業研討會、主題沙龍等形式,推動餐飲企業與電商、地產、物流等多元化領域深度合作,重點在數字化升級、新零售模式、無障礙環境建設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與資源對接,助力企業提升產品研發效率與消費場景創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精特新”餐飲品牌,賦能首都餐飲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餐飲行業正加速向品質化、國際化轉型,人才短缺成為制約發展的關鍵瓶頸。行動中提到,將通過舉辦餐飲業技能大賽、推行從業人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建立“選才—育才—用才”體系,重點培養烹飪技藝傳承、餐飲服務創新等領域人才。同步開展“功勛巨匠致敬”等活動,挖掘50年以上行業貢獻者的匠人故事,激勵年輕從業者以匠心守正、以創新致遠,構建“老中青”三代傳承的人才梯隊,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筑牢根基。
據了解,去年2月,市商務局等9部門發布《方案》,到2025年,全市新引進超500個國內外知名美食品牌,培育30條以上“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初步建成薈萃全球風味的國際美食之都。同時,為進一步促進本市餐飲業高質量發展,《方案》提出了國際品牌匯聚、美食聚集地打造、傳統技藝振興、消費場景升級、科技應用支撐、專業人才培養和服務品質提升七大行動,共推出22項任務,加快打造國際美食之都,助力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