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街頭巷尾,一場靜悄悄的餐飲變革正在上演。徐記海鮮、冰火樓、新長福等本土高端餐飲品牌,紛紛放下“身段”,以擺攤形式開啟親民化轉型。
近來,從五星級酒店的“美食驛站”到連鎖品牌的社區餐車,這場“爭先恐后”的嘗試正重新定義餐飲的生存法則。
街頭擺攤忙,高端品牌爭搶消費者的“黃昏時間”
8月2日,記者走訪發現,曾經只做高端餐飲的品牌,如今在街角支起了簡易展臺、推起了移動餐車,吸引著市民朋友們駐足選購。
“以前想吃新長福的鹵牛肉,得提前訂座去店里,現在下樓就能買,下班順路帶一份,比外賣還快。”在新長福雨花亭店附近的擺攤點,在印著“鮮鹵包點美食驛站”的攤位前,記者見到正在排隊的市民周女士,她手里正拎著一盒鹵鴨翅和一盒銀絲卷準備付錢,“你看這是我晚上的加餐和第二天的早點,一共才29元,性價比太高了!”記者觀察到,如木耳、腐竹、藕片一類的鹵味素菜,售價為9元/份,有250克;銀絲卷、老面饅頭、核桃包的價格分別為3元、4元、6元/個;鹵味葷菜如鹵雞蛋2元/個、鹵牛肉45元250克、鹵豬手18元/邊……
“消費滿50元的顧客,我們還會送木瓜銀耳羹一份!”一旁正忙著給其他顧客打包的新長福工作人員笑著表示:“我們每天17時到19時30分出攤,剛開始就賣鹵味和幾款招牌點心,沒想到特別受歡迎。”據他描述,現在下午17時—18時是銷售高峰期,隊伍能排到十米外,“最多一天打包盒就用了200多個,后續我們打算增加熱炒和湯品。”
在冰火樓夢澤園店門口,一輛印著品牌logo的餐車正冒著熱氣,工作人員王師傅正將剛出爐的烤肉切塊裝盒。“目前全城的冰火樓只有我們夢澤園店試點擺攤,每天16時30分到17時集中出攤,主打鹵菜拼盤和秘制烤肉。”他指著餐車旁的售罄牌說,“剛開始我們準備的50份鹵菜,不到半小時就賣完了,現在每天備貨量增加到100份,還是經常被搶空。”
而徐記海鮮的擺攤點則更為固定,藍色展臺搭配透明餐盒,主打“現鹵海鮮小拼”和經典鹵味。“我們17時到19時30分營業,雖然沒做太多宣傳,但附近上班族和居民口口相傳,現在每天能賣百來份。”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擺攤的鹵味用的是和門店同款的鹵料配方,價格卻比店內單點便宜多了,“很多顧客說,花小錢能吃到品牌鹵味,性價比太高了。”
“高端擺攤潮”親民化轉型是破局還是權宜
根據上述幾家連鎖品牌提供的數據顯示,這場擺攤轉型破受歡迎。新長福擺攤點高峰期日均銷量從初期的80份增長至超過200份,其中鹵牛肉等單品復購率超50%;徐記海鮮社區攤開業以來,累計服務顧客超萬余人次,其中30—45歲的消費者占比達70%。
“從數據看,高端餐飲擺攤的客群主要是‘信任品牌但追求性價比’的中間層消費者。”長期跟蹤餐飲行業的分析師劉娜表示,擺攤模式下,品牌將門店的邊角料加工、半成品預制等環節轉化為街頭產品,既降低了食材浪費,又通過低價策略觸達了新客群。
對這場高端餐飲的“擺攤潮”,部分業內人士看法不一。長沙市餐飲行業協會譚飛認為,這是消費分級背景下的必然選擇:“高端餐飲受限于高租金、高人力成本,當下大眾消費更趨理性,擺攤是品牌‘下沉獲客’的有效嘗試,既能維持品牌曝光,又能通過高頻消費提升用戶粘性。”
不過,也有觀點提示潛在風險。從事餐飲品牌咨詢的周明指出:“擺攤需平衡‘高端品質’與‘街頭價格’的關系,若為壓低成本降低食材標準,可能反噬品牌口碑。此外,擺攤的合規性、供應鏈穩定性也是長期考驗。”
新長福運營總監陳剛則表示:“擺攤不是‘降維’而是‘拓維’,我們用門店同款供應鏈保障品質,通過簡化服務降低成本,讓消費者花小錢體驗品牌價值。未來我們計劃在社區、寫字樓周邊增設固定點位,讓高端餐飲真正走進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