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酒會不斷創新 積極推動釀酒行業發展
編輯:小猛 發布時間:[2011/9/29 9:01:40]
從1955年至今,糖酒會先后在26個城市舉辦過84屆。作為大糖酒食品交易展覽會,糖酒會不斷創新,積極推動釀酒行業發展。據主辦方透露,即將于沈陽開幕的2011年秋季糖酒會將大力推進改革,更好地服務企業。
與宏觀經濟發展相類似,糖酒會的發展伴隨著國家宏觀、行業政策的變動和行業發展的新形勢,經歷了數次變革,實現了從國家統籌到市場化運作的轉變,展覽形式、內容、服務保障等不斷升級,成交額也屢創新高,為保障國家糖酒食品交易供應和推動產業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糖酒會辦公室副主任、中糖新世紀會展(北京)有限公司董事古平對《華夏酒報》表示,糖酒會的發展歷史根據經濟發展的軌跡和糖酒食品行業發展的內在規律來總結,主要分為五個階段,經歷了五次轉變,“統籌分配、確保平衡市場、穩定民生”階段(1955—1971年)、“理順、調整、放開”階段(1972—1983年)、“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改革”階段(1984—1990年)、“加速轉換、開拓創新、規范管理”階段(1991—2001年)、“提升品牌,增強功能,實現跨躍式發展”階段(2002年—至今)。
實際上,糖酒會脫胎于三類物資調劑會,新成立之后我國面臨商品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市場緊缺的經濟大環境,確定了商業體制的基本原則,將商品分為三類:關系國計民生的為類,由集中管理;二類商品由確定政策,統一平衡安排;三類商品隨行就市。而糖酒食品在經濟生活中非常重要,由此推動了以 “溝通地區情況、做好商品交流、改善經營管理、減少采購盲目性”為主旨的1955年屆供應會在北京的召開,供應會地位非常高并且一直堅持審批,成為當時食品流通的主要渠道,這一情況持續到1971年。
“從1955年到1971年長達十幾年的時間里,這樣一個計劃平衡和供應會為食品行業,以及內貿交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保證了這一時期人民生活的需要,促進了內地和沿海城市之間的商品交流。同時,也積累了食品行業在市場中的總量和市場信息,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糖業酒類集團公司總經濟師何繼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
之后,隨著宏觀政策和行業經濟的發展,糖酒會開始向市場化轉變。1972年,國家突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糖酒會開始成為真正獨立的商品交流會,交易產品品類、總量都大幅增加,允許商辦工業企業直接參會,“商業搭臺、工業唱戲”的做法也得到了推廣和贊揚,糖酒會的舉辦范圍快速擴大,其先后在上海、武漢、天津、洛陽、保定、韶山等酒類商品經濟生產或者流通發達的地區舉行,逐漸迎來快速發展期。
“然而,這一階段隨著1984年改革開放的深入而終結,糖酒會進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改革’階段。”古平說,“糖酒會在模式上也改變了長期非展示性訂貨交流的習慣,集中展示,集中交易的原則得到貫徹,自此,糖酒會開始每年舉辦兩屆,以滿足行業發展需要。”
1991年之后,糖酒會在經濟和經營體制下轉軌、價格體系放開、計劃取消的大前提下,面臨著創建新型的、適合市場經濟體制的競爭機制,規范化、有效管理模式的壓力,終糖酒會開始致力于競爭機制的建設,建立了從軟件到硬件、從申辦到承辦、從組團方式到中介組織的管理等一系列指標體系,實現了管理體系的規范化、標準化,這給糖酒會帶來了新的活力,進一步推動了釀酒行業健康、有序、和諧參展。
這種趨勢在2001年加入WTO后得到了進一步加強,性等展覽業的新興特點逐步得到加強,糖酒會向性綜合展覽邁進。
相關標簽:2011年秋季糖酒會